以下为《医院急诊科建设指南》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医院急诊科建设指南
一、急诊科的设置标准与要求 (一)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 急诊科应设有鲜明的标志、路标,形成独立小区,运送病人的车辆可直达抢救室门前,与医院医技科室临近,各工作单元布局、人流、物流合理,各分区标志醒目,病人就诊程序方便、合理。急诊儿科、传染科(包括肠道门诊)单独分区设置。设有单独的发热门诊。基本设置应有分诊、挂号(收费、药房、医技检查室如放射、B超、检验、心电图可与医院共享)及各科诊断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急诊手术室、公共卫生间、值班室等设施。 (二)急诊科各功能室要求 1. 分诊处:设在急诊候诊室内。备有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体温计等用于预检分诊的必要器具,并设有一定数量的候诊椅和洗手消毒设备,设有无线或有线电话装置,以便与各科和外界联系。 2. 诊断室:为急诊病人就诊区域,应保持整洁,限于普通急诊病人(非危重症,无行动障碍者),只作为一般诊疗区域,一经发现危重的急诊病人,应将病人转送到抢救室,不得在急诊诊室处理上述病人,担架床不得停留在急诊诊室。 3. 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应备有常用的急救设备及抢救使用的中西药品。 4. 治疗室:应有药品柜、治疗桌、治疗车、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设备等。 5. 处置室:备有器械消毒容器、治疗弃物分装容器、清洗盆等。 6. 手术室:备有无影灯、手术床、常用手术器械、气管插管设备、供氧设备、抽吸设备、手术推车消毒、灭菌设备。 7. 观察室:床位设置应按医院日平均急诊量而定。室内设备与要求和住院病室同。 8. 资料室:备有电脑、文件柜、书架。 9. 示教室:教学设备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心肺脑复苏模型。 二、急诊科医务人员需掌握的基本技术 (一)心肺脑复苏术(CPCR) (二)气管插管术 (三)呼吸机的使用 (四)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六)急性脑衰的诊断与治疗 (七)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八)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九)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十)休克的诊断与治疗 (十一)输血常规知识 (十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十三)基本操作技术 1.腹腔穿刺术 2.腰椎穿刺术 3.骨髓穿刺术 4.胸膜腔穿刺术 三、急诊医疗工作制度 (一)总则 1.各临床科室应选派有一定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师(原则上应具有主治医生职称或三年以上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急诊医疗工作,轮换时间不得短于半年,各科室轮换急诊期间一律由急诊科管理。 2.对急诊病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地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病员应即请上级医师诊视或急诊会诊。对不宜搬动的危重病员,应在急诊室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到病房。对立即需行手术的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接诊传染病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关机构报告。 3.急诊室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保证随时可用,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便于使用,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维修和消毒。 4.急诊室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要建立各种危重病员抢救技术操作程序。 5.急诊室应设立若干观察病床,病员由有关科室急诊医师和急诊护士负责诊治护理。要写好病历,开好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采取诊治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 6.遇重大抢救,需立即报告科主任和院领导,亲临指导。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7.急诊病人不受划区分级的限制,对需要转院的急诊病人须事先与接受医院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步处理,如止血包扎、固定制动等。 (3)高热患者按医嘱予以测量体温,物理降温,并安排床位,保暖等。并要在病历上做相应的记录,并按医嘱给予治疗及护理。 4. 急诊护士接到危重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通知相关医生抢救患者,并参加抢救工作,开通各种抢救通道,准备各种抢救仪器。遇到因科内条件限制不能处理的急诊患者(如心脏破裂,股动脉破裂等)应立即送往手术室,争取抢救时间,在护送途中做好相应救治工作。 5. 遇到由路人送来的无名氏,或对神志不清而无人照看者,做好接诊救治工作的同时,护士应设法询问患者的资料,联系其家人或朋友。接诊护士和医生同时检查、清点患者的物品并登记、签名后暂时保管。并及时向医政科报告。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医院急诊科建设指南》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