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23合格演练测评(三)》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合格演练测评(三)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16题,每题2分,共32分)
1.宋某某“收其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这说明宋代( )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2.史载:“合户部、度支、盐铁为三司,各设使、副,分案办事。又设三司使、副以总之号为‘计某某’。”这一制度变革(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始行于元朝初年
C.增加了财政收入 D.导致了宦官专权
3.宋元时某某,江苏吴某某“地沃而物移,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 )
A.垄作法 B.稻麦复种制
C.套作制 D.一年三熟制
4.瓷器是中华民族经典的文化符号。下列有关制瓷业的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B.唐三彩是唐朝标志性瓷器
C.宋朝进入彩瓷生产时某某
D.青花瓷是元朝制瓷业代表
5.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剧中主要人物之一。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A.耶律阿保机 B.赵某某
C.元昊 D.耶律德光
6.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政治需要出发 B.从天人关系出发
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7.吴某某、范某某在《两宋士风述论》中指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由盛唐时对功名的追求转向对道德精神的弘扬,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空前强烈。”这反映了宋代( )
A.程朱理学的影响突出
B.国力贫弱、政治黑暗
C.国家统治思想的转变
D.文化教育事业日益普及
8.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柳永 D.关汉卿
9.宋辽边某某“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 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
10.元代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行省设丞相1员、平章政事2员、右丞1员、左某某1员、参知政事2员,采取群官某某、集体议政方式,其中丞相、平章政事总领民和.政军政,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主管区内的具体行政事务。据此可知,元代( )
A.中央政府过分集权 B.政制缺乏制约机制
C.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D.地方行政体制混乱
11.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店铺设置于主要道路两侧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这表明( )
A.长途贸易开XX起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坊市制度被打破 D.重农抑商政策消亡
12.两宋某某,中国硕大的“沙漏倒转”了,给产出稻米的地区带来了长久的好处,而对出产小米和小麦的地区不利。这里的“沙漏倒转”指的是( )
A.北方长期战乱频发 B.北方环境日益恶化
C.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D.经济重心由北向南
13.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包括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马某某《文献通考》卷47
材料二 中书不知与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少兵则请,曾不计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不足也;三司但知支办食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四者各为之谋,以至于此。若通而为一,则可以计较兵积多少,财用有无,不致于冗。
——摘自《蔡忠惠公文集》卷22
材料三 真宗咸平四年,有司某某: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摘自赵某某《廿二史札记》卷25
(1)材料一中宋朝官制有何特点?其目的何在?
(2)从材料二、三中可看出宋朝这种官制导致什么弊端?
(3)材料二中为消除这种弊端提了一个什么建议?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123合格演练测评(三)》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