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在调整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中德育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德育的教育必须融入到传授知识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德育往往被忽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略谈几点。
一 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无不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生活、生产状况,字里行间洋溢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富含伟大的人生哲理。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实施德育渗透。例如,在讲解爱国主义篇章时,笔者会适时地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他们仿佛看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唤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另外,课本中像杜甫的诗、鲁迅的文章都带有忧国忧民情感,强烈感染着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思想感情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语文课堂可以成为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人才的思想教育课。
二 创设情境,使教学富有感染力
语文课堂中如果教师只是“说教”会使其成为空洞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动,是增强学生素质的另一途径。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讨论会、演讲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熏陶。教师要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树立信心,要告诉学生结果不重要,重在参与,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五 结合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保护大自然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给大自然以人文关怀,学生应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家园,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水资源,否则人类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正如公益广告上所说的:“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让学生明白“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如绿草地上的广告牌上写着:“不要踩我,我怕疼”。语文课本中也有许多关于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文章,笔者让学生亲手制作手抄报、宣传画,激发学生的热情,又使他们受到了教育,增强环保意识,让学生懂得应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总之,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还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教育是育人,育人要育心,育心就是育德,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抓好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