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岁儿童贫富观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成人的比较

本文由用户“谈情w”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8-12 08:24:27 举报文档

以下为《8~15岁儿童贫富观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成人的比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中国8~15岁儿童贫富观的发展特点,并与成人进行比较。通过对186名参与者进行开放性问题和结构化问卷的调查,旨在了解儿童对贫富的感知、公平判断、归因以及对缓解贫困的对策的认识。通过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和成人的观点,我们可以揭示中国儿童贫富观的发展特点,并为进一步了解儿童贫富观提供重要参考。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目标如下:

1. 探究儿童贫富认知的发展特点:通过观察不同年龄组儿童对贫富的认识,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对贫富的理解逐渐从表面特征转向心理特征和系统特征的情况。

2. 分析儿童公平判断的发展特点:通过调查不同年龄组儿童对贫富公平性的评判,我们可以了解他们是否存在对贫富做不公平判断的倾向,并探究这种倾向的变化规律。

3. 研究儿童贫富归因和缓解贫困对策的认识:通过了解儿童和成人对贫富归因和缓解贫困对策的看法,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年龄组对个人因素、国家政策和社会影响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消除贫困可能性的认知。

通过以上研究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儿童贫富观的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与成人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推进儿童贫富观的研究。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了8~9岁、11~12岁、14~15岁的儿童以及20.7±1.32岁的成人(主要为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86名参与者。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开放性问题和结构化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首先,研究者设计了一组开放性问题,用于了解参与者对贫富的感知、公平判断、归因以及对缓解贫困的对策的认识。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参与者的认知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力,确保能够准确获取参与者的观点和意见。

其次,研究者编制了一份结构化问卷,用于量化地收集参与者的回答。结构化问卷包括了关于贫富感知、公平判断、归因和对策认识的多项选择题,参与者需根据自身观点选择相应选项。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研究者对参与者进行了相关指导和说明,以确保参与者正确理解问题并给出真实和准确的回答。所有参与者的回答都经过认真整理和归类,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最后,研究者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通过计算比例、平均值等统计指标,研究者得出了参与者对贫富的感知、公平判断、归因以及对缓解贫困的对策的认识的整体情况,并对不同年龄段参与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通过以上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本研究得以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国儿童贫富观的发展特点,并与成人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探索儿童贫富观提供了重要参考。三、儿童贫富观的发展特点

儿童贫富观的发展是其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儿童的成长和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8~15岁儿童贫富观的发展特点,并与成人进行比较,以期为进一步了解儿童贫富观提供重要参考。

1.贫富认知的发展

在贫富的认知方面,研究结果显示,8~9岁儿童对贫富的认识主要局限于表面特征,比如衣着、住房等物质条件。随着年龄的增长,11~12岁儿童开始更加关注心理特征,例如幸福感、满足感等。而成人则更多地提及系统特征,如贫困的根本原因、社会结构等。这表明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对贫富的认知逐渐从表面特征转向心理特征和系统特征。

2.公平判断的发展

在公平判断方面,研究发现8~9岁儿童较其他年龄组更倾向于对贫富做不公平的判断。这可能与他们对贫富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特征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11~12岁儿童开始更加关注心理特征,对贫富的公平判断也逐渐向心理特征倾斜。成人则更加全面地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做出相对客观的公平判断。

3.归因的发展

在贫富的归因方面,儿童和成人都认可个人因素的重要性。8~9岁儿童可能更倾向于将贫困归因于个人能力不足,而11~12岁儿童则开始关注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成人在贫富的归因上更多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的影响,并且普遍认为消除贫困是不可能的。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贫富的归因逐渐从个体向外部环境转变。

综上所述,中国儿童贫富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贫富的认知逐渐从表面特征转向心理特征和系统特征。在公平判断方面,儿童逐渐能够更全面地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在贫富的归因上,儿童逐渐从个体向外部环境转变。与成人相比,儿童对贫富的认知、公平判断和归因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样本的年龄范围较窄,只涵盖了特定年龄段的儿童,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四、与成人的比较

1. 贫富认知的差异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控制社会经济地位之后,8~9岁儿童对贫富的认识局限于表面特征,如衣着、住房等方面。11~12岁儿童更关注心理特征,如快乐、满足感等方面。而成人则提及系统特征的比例更高,包括贫富的制度、资源分配等方面。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贫富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知。

2. 公平判断的差异

研究结果还显示,8~9岁儿童较其他年龄组更倾向于对贫富做不公平的判断。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认知还不够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能够更加客观地判断贫富的公平性。

3. 归因和对策的差异

在贫富的归因和缓解贫困的对策上,儿童和成人都认可个人因素的重要性。他们普遍认为贫富与个人的努力和能力有关。然而,成人更多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的影响,并且认为消除贫困是不可能的。这表明成人在贫富问题上更加深思熟虑,考虑到了更多的因素,而儿童则相对较为简单和片面地看待贫富问题。

综上所述,与成人的比较结果显示了中国儿童贫富观的发展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贫富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知,并能够更加客观地判断贫富的公平性。然而,儿童在贫富问题上的思考还相对简单和片面,而成人考虑到了更多的因素。这些发现对于深入了解和引导儿童贫富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字数:236)五、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8~15岁儿童贫富观的发展特点,并与成人进行比较。通过对186名参与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儿童贫富观的发展特点,并与成人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了解儿童贫富观提供了重要参考。

首先,儿童对贫富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研究发现,8~9岁儿童对贫富的认识局限于表面特征,而11~12岁儿童更加关注心理特征。与此相对应,成人更多关注系统特征。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贫富的认知逐渐从表面特征转向心理特征和系统特征。

其次,研究发现8~9岁儿童较其他年龄组更倾向于对贫富做不公平的判断。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贫富的认识还相对简单,容易受到表面特征的干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公平的判断会变得更加客观和准确。

第三,儿童和成人在贫富的归因和对缓解贫困的对策上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都认可个人因素在贫富问题中的重要性。然而,成人更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的影响,并且认为消除贫困是不可能的。这可能是因为成人在社会经历和知识的积累方面更加丰富,对社会和政治环境的认知更加深入。

总的来说,本研究揭示了中国儿童贫富观的发展特点,并与成人进行了比较。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了解儿童贫富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样本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的限制。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儿童贫富观的发展过程,以及社会环境对儿童贫富观的影响。

以上为《8~15岁儿童贫富观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成人的比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