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背诵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生物与环境
班级:????????????姓名:??????????????背诵情况:?? ??
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
2.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不需要阳光和土壤。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阳光和土壤。
3.采用对比实验法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只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在每个玻璃皿中放置3粒种子是为了避免实验中偶然现象的发生,提升实验准确性。
4.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5.松树的叶片呈针状,不需要消耗太多水分,生长在阳光充足,降水较少的山地中。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生长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中,芭蕉叶片巨大,蒸腾旺盛,生长在炎热多雨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6.植物的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7.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蜥蜴生活在炎热少雨的亚热带或热带、沙漠地区。企鹅身体圆大,生长在常年寒冷、植物稀少的南极。天鹅生活在水资源丰富、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湖泊、沼泽。青蛙生长在有水且有大量植物和昆虫的稻田、池塘等。
8.当植物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时,植物自身会做出调整,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青蛙冬眠的原因是气候寒冷。每年春季,丹顶鹤是有迁徙行为的鸟类,从南方迁往东北主要是为了繁殖。冬季,从东北迁往南方是为了温暖。
9.春天,青蛙从卵孵化成蝌蚪,夏天由蝌蚪长成青蛙,秋天挖洞,冬天冬眠。
10.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生物吃掉。
1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12.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
1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网”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网。
14.蚜虫以绿豆苗为食。绿豆苗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生长所需的养料,又为周围的生物提供了食物。
15.群落里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里生物和非生物额数量、种类都不能随意改变,否则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6.以“水稻→田鼠→蛇→老鹰”为例,假如蛇灭绝了,吃蛇的老鹰的数量会大量减少,田鼠因没有天敌会大量繁殖,数量大量增加。因田鼠数量增加导致水稻被吃,大量减少。因水稻减少导致吃水稻的田鼠数量减少。因此田鼠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船的研究
班级:????????姓名:?????????????背诵情况:????? ?
1.船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2.在船的发展史中,出现从早到晚的是:独木舟、竹筏、帆船、蒸汽船、轮船、潜艇。从独木舟到摇橹木船最大的变化是载重量和稳定性。
3.?用相同质量的垫圈拉动两艘相同形状的小船,尖形船首(鱼的形状)的小船在水中行驶得更快,因此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4.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船体两侧厚薄均匀、船的边缘高度要一致、装载物体要保持平衡。
5.独木舟的缺点:不够稳定、载重量有限、动力不够大。竹筏的优点:造船材料更容易加工、稳定性增加、载重量增大。竹竿的竹节越多,载重量越大。
6.测试竹筏的载重量时,相对合理的是以重物刚好碰到水面为标准。
7.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
8.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10.热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
11.不同材料传热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热比较快,塑料和木头传热比较慢。
12.像金属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散热也快。像塑料、木头这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散热也慢。
13.热的良导体:铜、铁、铝、不锈钢。热的不良导体:玻璃、木头、陶瓷、棉花、空气、水。
14.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减慢热量传递的作用,不能阻止热量传递。
15.保温杯的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镀银内壁是减少热辐射,内壁与瓶身间是真空,无热传导与热对流。
16.感温粉末遇热颜色变浅。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背诵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