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假期作业政治检测卷

本文由用户“tufei2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9-22 03:36:37 举报文档

以下为《高二假期作业政治检测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高二假期作业检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8分,共84分)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XX时间2018年5月14日10时41分,中国61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年龄最大也是第一个依靠假肢双登上珠峰的人,实现了他自1975年冻掉双腿后再登珠峰的奋斗目标和梦想。这说明( )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能够调节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意识活动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梦想是人类前进的动力。电影作为梦想的载体,承载了太多的人类对于未来的期望,很多在当年看来遥不可及的科幻电影场景,在今天都已成为现实,如无人驾驶汽车和磁悬浮滑板等。科幻电影内容成为现实表明( )

A.人类对世界的幻想支配世界的变化 B.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能够通过实践推动世界的发展 D.意识因其能动性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5.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庄子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老子和庄子观点的共同点是( )

A.诡辩论 B.动静相宜 C.形而上学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永恒发展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7.(河南XX县一高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通常感到时间在不断流逝,然而有的科学家认为,和空间一样,时间是不会流逝的。其实,不管人们有何感觉,意识的内容都是( )

A.主观意志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产物 C.人脑机能决定的 D.客观存在的反映

8.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独立于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B.具体的物质形态

C.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D.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9.西方哲学中的“犬儒学派”对任何事物都抱以消极态度,因此他们过着摒弃世俗、无欲无求的生活。这表明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D.方法论概括世界观

10.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①月亮围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太XX升西落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②④

11.就意识的本质而言,意识是( )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特有的机能

C.社会的产物 D.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2.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是( )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近日,美国“趣味科学网”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人感到孤独时,真的会觉得周围温度比实际低。这告诉我们

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B.意识能够创造出新的规律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4.“感时花某某,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1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经八十年了,但重温这句诗仍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体现了意识活动

A.具有自觉选择性 B.能够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

C.具有主动创造性 D.可以调节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16.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先有此理”“理生万物”。陆九渊则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两人的观点

①都坚持意识是本原的,但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

②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③折射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④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7.2016年3月15日,韩国棋手李世石与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1phaG进行了最后一场较量,“人机大战”最终双方比分定格在1:40。A1phaG以绝对的优势获得胜利说明了

A.机器人在某些方面替代人的功能 B.意识是可以离开人脑而形成的

C.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人在客观世界面前已经无能为力了

18.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9.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这表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机和活力

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高潮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人们的一致赞同

④马克思主义闪耀着穿越时空的真理光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每个人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都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对世界的看法,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下列看法属于世界观的是

①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变动

②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③上帝创造了整个世界

④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叫做“人生在世”。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抱着什么态度面对这个世界?这是人生最大的问题,也是哲学的根本问题。这表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B.哲学是对“人生在世”的概括和升华

C.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D.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2.如今,“微博”“微信”“网络”“电子商务”“电子邮件”“虚拟世界”“纳米技术”等许多新名词铺天盖地涌现出来。这些新名词的产生(  )

①是人们在头脑中自生的,凭空想象的  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④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3.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羞草会对陌生的机械刺激产生剧烈反应—把叶子合上。将含羞草从轨道上扔下,让它们坐了一次植物过山车。含羞草对此作出了反应,闭紧了叶子。在一天之内以60次为一组,重复7组让含羞草反复跌落,没多久,它们在跌落时就毫无反应了。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植物能“记住”外界信息,进一步佐证了( )

①一切物质都有对外界刺激反应的特性 ②意识是生物的特殊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哲学的本义是指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5.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

A.夸大了物质运动 B.否认了相对静止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肯定了物质是运动绝对性和相对静止性的统一

26.面对挫折、失败,有人认命,选择流泪、放弃;有人不服输,选择流汗、坚持。这反映了

A.世界观促进人生发展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27.2020年7月28日,一张由“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传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图片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状,在黑色天幕的映衬下,仿佛正微笑着与“天问一号”告别。这张照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思维与宇宙存在的对话,这表明( )

A.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B.思维和存在是相互依赖的

C.思维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28.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所有有形的物体

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性

D.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29.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表达着人伦善恶、境界高下的中国价值观,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大加推广的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选项中对成语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①郑人买履——世界是物质的,必须坚持客观存在的实际

②刻舟求剑——运动是绝对的,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③揠苗助长——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按图索骥——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必须坚持不可知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0.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上述材料再次印证了(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③意识活动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再次强调,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新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新趋势、新挑战,及时提出我国新的发展格局;这一发展方案,体现了中国智慧,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指明了方向,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

高二假期作业检测试卷答案

1.D

【详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

本题属于直接考查知识型选择题,此类题主要是对教材知识进行直接考查,侧重于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考查的范围广,形式灵活,可以依托一定的材料进行考查,也可以脱离材料直接考查。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牢牢掌握教材知识,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关系、意义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另外,还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总结。

2.A

【详解】

①②:夏伯渝有着再登珠峰的奋斗目标和梦想,这个目标和梦想激励着他不断的努力,说明了意识能够调节控制人体生理活动,也说明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①②正确。

③:本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③排除。

④:材料中未有涉及到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④排除。

本题选A项。

3.D

【详解】

A: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错误。

B:意识只有通过指导实践才能变成现实,不具有直接现实性,B错误。

C:只有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才会推动世界的发展,C错误。

D:很多在当年看来遥不可及的科幻电影场景,在今天都已成为现实,如无人驾驶汽车和磁悬浮滑板等,科幻电影内容成为现实表明意识因其能动性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D正确。

故本题选D。

4.B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合题意。答案选B。

5.C

【详解】

C:“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和“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都是强调静是最根本的,世界实际上是绝对静止的,属于形而上学,C正确。

A:材料中强调的是绝对的静止,不属于诡辩论,A排除。

B:材料中强调的是绝对的静,即使是“动”,也是“静”,不属于动静相宜,B排除。

本题选C项。

6.D

【详解】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项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项不合题意;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永恒发展性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项不合题意;可知性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7.D

【 解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故不管人们有何感觉,意识的内容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故D选项入选。全体选项表述错误。

点睛: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客观对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3)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正确、错误之分。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是正确意识,歪曲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是错误意识。

8.A

【详解】

哲学上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符合题意;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排除;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说法错误;看得见、摸得着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是物质概念,D说法错误。本题选A。

【点睛】

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而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性。

9.A

【详解】

A:西方哲学中的“犬儒学派”对任何事物都抱以消极态度,因此他们过着摒弃世俗、无欲无求的生活,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A正确。

B:B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C说法错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D说法错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故选A。

10.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④选项都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规律,符合题意;①③⑤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不是规律,排除。

【点睛】

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提醒:  (1)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2)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3)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

11.D

【详解】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是从意识的起源角度阐释的,A不符合题意。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这是从意识的生理基础角度阐释的,B不符合题意。

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这是从意识的起源角度阐释的,C不符合题意。

D:就意识的本质而言,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B

【解析】

哲学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而是源于生活,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可以让人变得更加聪明的学问,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情绪,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3.D

【解析】

当人感到孤独时,真的会觉得周围温度比实际低,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世界的物质性,A项不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规律,B项观点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点睛】正确区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



区别

内涵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主动自觉的反映。

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表现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反作

用。

“想”、“做”、“精神状态”。



联系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4.B

【详解】

B:“感时花某某,恨别鸟惊心。”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符合题意。

A:材料没有体现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A与题意不符。

C:材料没有涉及意识的起源问题,C与题意不符。

D:人脑可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也可能错误地反映外界事物,D观点错误。

故本题选B。

15.D

【详解】

D:材料主要是强调重温这句诗仍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符合题意。

A: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指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我们的意识就反映什么 ,材料没有没有体现意识的自觉选择性,A与题意不符。

C:材料没有体现意识的主动创造性,C与题意不符。

B:材料没有涉及意识活动能够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B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

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16.B

【详解】

①③: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先有此理”“理生万物”,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陆九渊则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①③正确。

②:朱熹与陆九渊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是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的对立。故②不选。

④:两人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故④不选。

故选B。

17.A

【详解】

A1phaG以绝对的优势获得胜利说明机器人在某些方面替代人的功能,故A选项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不能离开人脑而形成,排除;C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是对人脑的机械化、程序化模拟,并不具备人类的思维能力,不具备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它只是一种物质工具,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差异。

18.B

【详解】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B: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料运用哲学生活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试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

本题要求唯物论原理,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材料中“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新变化、全球产业 链供应链重构的新趋势、新挑战,及时提出我国新的发展格局”可知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材料中“这—发展方案,体现了中国智慧,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指明了方向,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可知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所以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依据材料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新变化和发展规律,提出我国新的发展格局,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智慧,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点睛】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唯物论的有关知识 在课本第四五课,常用原理主要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答题时要结合材料内容选择对应的知识进行分析,答题格式:哲理+材料分析。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2. 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学校工作实施方案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文字版课件
  4. 格言、名句、诗词、谚语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汇总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学习心得体会
  6. 中国共产党有哪些优秀品质征文
  7.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新教材】统编版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必背知识清单
  8.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清单
  9. 党员应知应会
  10. 马某某 复习提纲
  11. 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12. 工作述职报告
  13. 鲸鱼哲学读后感
  14. (完整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汇总
  15.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

以上为《高二假期作业政治检测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