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格言、名句、诗词、谚语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汇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唯物论部分
(一)世界的本质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4.?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5.?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6.?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4.?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5.?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6.?有志者,事竟成;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7.?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
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10.?望梅止渴: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
11.?郑人买履、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识(或认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13.?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2.?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3.?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正视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4.?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揠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5.?目无全牛;庖丁解某某: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7.?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9.?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某某——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 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10.?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
?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认识论部分
1.?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或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打不相识”、“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条件。
5.?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外部环境对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6.?怨天尤人:忽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的错误观点,夸大了外因的作用。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南橘北枳(桔生XX则为桔,桔生XX则为枳);孟母三迁;名师出高徒: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格言、名句、诗词、谚语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汇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