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XX》赏析

本文由用户“zycmiramiracles”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2-17 21:34:46 举报文档

以下为《古诗《望XX》赏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XX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XX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XX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XX山XX对峙,江水穿过XX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XX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XX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XX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XX”,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XX的华山与XX的首XX),洪波喷流射XX。”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XX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XX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XX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XX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XX山”时XX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XX对峙的XX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XX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XX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枫桥夜泊》学情分析报告
  2. 诗句知识大全
  3. 新授课 江南逢李龟年1课时的教案
  4. 《我的“自白”书》诗词品鉴
  5. 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
  6. 诗歌赏析专项训练(五)
  7. 四上第三单元教案
  8. 1.春 同步练习
  9. 《登高》教学设计
  10. 望XX山 教案
  11. 湘西游记三则
  12. 《XX楼送辛渐》修改设计0.7
  13. 古诗阅读小练一
  14. 备考复习专题:诗歌知识大全,做题技巧
  15. 水墨中国风年终总结ppt模板
  16. 渡XX送别习题(学生版)

以上为《古诗《望XX》赏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