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作业热学习题

本文由用户“wxy1983110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12-24 21:13:43 举报文档

以下为《初中物理作业热学习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22年12月7日初中物理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凝固

2.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f^”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3.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

A.0℃ B.20℃ C.37℃ D.45℃

4.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5.以下是某同学对自身情况的估测,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身高约1.60m B.步行速度约1m/s C.眨一次眼的时间约10s D.体温约36.3℃

6.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t

C.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6.5℃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

7.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A.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37℃ C.PM2.5表示可吸入颗粒的直径约为2.5m D.普通中学生脚上穿的鞋长约为50cm

8.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某某”,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 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 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

9.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大自然水资源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绘凝华现象的是(  )

A.滴水成冰 B.玉霜满地 C.烟雾缭绕 D.露似珍珠

10.对以下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11.有一种植物的繁殖技术叫扦插。育苗时先剪取植物的茎插入士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某某。在栽种植物时,为了减慢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可将茎上的部分或全部叶片剪去,此方式使水分蒸发减慢的物理原理是(  )

A.减小蒸发面积 B.降低液体温度 C.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 D.三者均是

1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有的优美词句还与我们物理知识有着联系。下列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清寒小雪前”,雪的温度很低,它的内能为零 B.“沙暖睡鸳鸯”,同水相比沙的比热容大些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由水蒸气凝华形成 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

13.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砝码盒中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B.在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向右移动游某某相当于向右盘中加小砝码

C.在称量过程中,通过加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左边,此时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D.称量物体质量时,通过加减砝码后横梁仍然左端下沉,此时应向右移动游某某

14.给一定量的水加热时,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中实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曲线是(  )

/ A.b曲线 B.c曲线 C.d曲线 D.都不是

15.天宫课堂上,王某某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液化????吸热 D.凝华????放热

16.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水温上升,直至沸腾一段时间后,会看到试管口的橡皮塞被冲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试管中的水在升温过程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B.试管中的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加

D.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其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18.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19.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20.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这固体产生的原因是(  )

A.液态水放热升华 B.液态水放热凝固

C.液态氮吸热凝固 D.液态氮放热凝华

二、多选题

21.对图中四种情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不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与热并不可靠

B./ 图乙中,“简易冰箱”中的饭菜不容易变质是因为水蒸发时会放热

C./ 图丙中,在纸锅里盛水,放在火上加热后水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高于纸的着火点

D./ 图丁中,初秋清晨,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2.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出现白霜。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冰块中加盐,会降低冰的熔点 B.空气中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成某某,附着在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即为白霜 C.易拉罐中的冰熔化时,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温度下降至0℃以下 D.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即为白霜

23.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0℃的水放热后温度会降低,而0℃的冰吸热后温度会升高 B.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凝固放热 C.北方的冬天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太低 D.夏天办公室打开空调,有时会产生一些水雾,水雾在窗户的内表面

三、填空题

24.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 ___________。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 ___________(能/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 ___________(安全/不安全)。

/

25.北方冬季,小明家房子上落了厚厚一层雪,如图所示,雪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到了春季,白天在太阳照射下,这些积雪化成水沿着房檐滴下,到了夜晚气温下降,水又会在房檐上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某某。

26.小刚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他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要______热量,温度______。

//

27.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该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______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

28.物理学中,用温度客观地表示物体的______程度;在摄氏温度规定中,标准大气压下,______的温度定为100℃;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读作37______。

29.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甲和乙图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___________(选填“丙”或“丁”)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___________(选填“安全”或“不安全”)。

/

30.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oC,醋的沸点为60oC,当温度达到______oC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只要锅内醋没有汽化完,“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就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

31.2022年4月18日,怀化出现了“日晕”奇观,它是由于气温低,云中的水滴变成六棱柱状的小冰晶,此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太阳光穿过云层即在小冰晶上发生___________(选填“折射”或“反射”或“光沿直线传播”),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光谱色,这就是“日晕”。

四、实验题

34.小希和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按照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

(1)她们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填写序号);

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_℃;

(3)水在沸腾前,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4)小希观察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_______散发到空气中。此过程中,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

(5)小组同学实验过程中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此时气压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5.图甲是某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___℃;

(2)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水浴法),它的优点是什么?( )

(3)图丙是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

(4)该同学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_________(选填“试管”、“烧杯”或“试管和烧杯”)中的水发生了沸腾现象,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

1.A

【详解】吃雪糕时,雪糕在口中固由态变成了液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A.露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冰的形成是水的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若高于37.3℃,则视为发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AB.熔化是固态变成液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

CD.凝固是液态变成固态,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C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此数值,在1.60m左右,故A合理,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大约为1.1m/s左右。故B合理,不符合题意;

C.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0.5s,故C不合理,符合题意;

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体表温度略低,故D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A.普通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A不符合题意;

B.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大约0.05t,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左右,故C符合题意;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5cm,大约0.15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A.1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23,故B不符合题意;

C.PM2.5中的“2.5”表示可吸入颗粒的直径约为2.5m,故C符合题意;

D.普通中学生脚上穿的鞋长约为2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某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液体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使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至于结冰,降低水的凝固点,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由液体变为气体汽化时吸收热量、制冷剂由气体变为液体液化时放出热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详解】A.滴水成冰,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玉霜满地,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过程,故B符合题意;

C.烟雾缭绕的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露似珍珠的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ABC.云、雾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体成小水珠形成的,故AC错误,B正确;

D.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固态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在叶片表面会发生蒸发现象,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在栽种植物时,将茎上的部分或全部叶片剪去,可减小蒸发面积,从而使水分蒸发减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不管温度多低,故雪的温度虽然低,但它的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故B错误;

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故C正确;

D.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辐射传给地球的,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大地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13.C

【详解】A.夹取砝码和移动游某某均需要用镊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使用天平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加游某某,则向右移动游某某相当于向右盘中加小砝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增减砝码后左端仍然下沉,说明砝码质量不够,因此此时应向右适当移动游某某,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B

【详解】如图,进行水沸腾实验时,气压不发生改变,沸点不发生改变,只增加水的质量,曲线b、d都改变了水的沸点,这是错误的,曲线c的沸点没有发生改变,加热时间变长,曲线c是正确的。

故选B。

15.B

【详解】由题意可知,王某某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所以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固,凝固过程放热,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D

【详解】A.试管中的水在升温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的,故A错误;

B.试管中的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错误;

C.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故C错误;

D.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18.D

【详解】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A错误;

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

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C错误;

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19.B

【详解】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来组装,即按照CBA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故A错误;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同时并记录物质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符合实验步骤,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固定不变的温度为为80℃,即物质的熔点为80℃,故C错误;

D.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20.B

【详解】将液态氮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由于水温远高于液态氮的沸点,使液态氮剧烈汽化变成氮气,并从水中吸收大量的热量,水放热凝固变为冰,所以会在水面上产生固体,故B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BC

【详解】A.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不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与热并不可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简易冰箱中的饭菜不容易变质是因为水蒸发时会吸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纸锅里盛水,放在火上加热后水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沸腾时吸收热量,并且保持温度不变,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液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22.ACD

【详解】A.在冰块中加盐,能够降低冰的熔点,冰可以在更低的温度时熔化,故A正确;

BD.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是气态变固态,需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D正确;

C.冰是晶体,晶体熔化时,需要达到熔点,持续吸收热量,易拉罐中的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使冰熔化,所以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温度会下降至0℃以下,故C正确。

故选ACD。

23.ACD

【详解】A.冰是晶体,0℃的水放热时会凝固,温度不变,0℃的冰吸热时会熔化,温度不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凝固时会向菜窖内放热,使得温度不至于过低而把菜冻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而水银的凝固点高,一般选酒精温度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夏天,打开空调的办公室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D。

24.???? 乙???? 不能???? 安全

【详解】[1]乙是体温计的构造,温度升高后水银柱升高,不会再降回去,可以知道是否超标。

[2]外界温度高,取出温度计示数会上升,不能取出。

[3]示数为5℃,小于8℃,安全。

25.???? 凝华???? 凝固

【详解】[1]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雪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

[2]固态的积雪熔化成液态的水沿着房檐滴下,到了夜晚由于气温下降,液态的水又会在房檐上遇冷凝固成冰柱。

26.???? 吸收???? 保持不变

【详解】[1][2]由图知,酒精灯一直在给烧杯加热,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收热量,并且温度保持0℃不变,即冰的熔点为0℃。

27.???? 液化???? 放出

【详解】[1]空气中有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塑料布变成小水滴,即露水,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2]露的形成多在夜间,这是因为夜间温度较低,水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3]水沸腾后,继续吸收热量,水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5)[5] 沸点的高低和气压有关,气压升高,沸点升高,气压降低,沸点降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图可知,水的沸点小于100℃,所以此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35.???? -4???? 见详解???? 晶体???? 固液共存态???? 烧杯

【详解】(1)[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零刻度线在上方,因此温度计的示数-4℃。

(2)[2]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与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相比,可以使试管受热均匀,且试管内的碎冰块温度上升较慢,便于准确测量冰块的温度变化。

(3)[3]冰块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冰是晶体。

[4]在第6min时,试管内的冰块正在熔化过程中,只有部分冰块熔化,还未熔化完全,所以处于固液共存态。

(4)[5]水沸腾要达到沸点,不断吸热;小明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烧杯内的水会沸腾,但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因为试管内的水可以达到沸点,但温度和烧杯里的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从烧杯里的水中吸热,而烧杯里的水可以从酒精灯的火焰中持续吸热,所以只有烧杯内的水沸腾。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初中物理作业热学习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