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1感受空气教案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感受空气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2.经历感受空气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空气的各种特征,并且知道人们对空气这些特征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认识空气的各种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哨子、气球、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空气吗?空气的特征有哪些?它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汇报。
3.教师指导学生填写空气特征与作用的气泡图。
二、导学,自主实验
1.传递空气。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游戏过程。
(2)学生参照教学课件与教材做空气的传递游戏。
(3)教师提问:从这个实验可以知道空气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书设计】
感受空气
把空气装入塑料袋→空气能占据空间
抱一抱装满空气的塑料袋→很轻、很软
吹哨子→会流动
用手捏一捏、拍一拍充满空气的气球→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教学反思】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进行观察,所以学生需要借助其他媒介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空气特征的认识活动。空气这部分内容较以前有了更加充分的设计。“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地严肃地进行。根据儿童“好玩”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在充分明确活动规则和要求后,让学生自主地亲历探究。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2.1感受空气教案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