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如何答题(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如何答题
近年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成了各地中考语文命题的热点题型,它通常会围绕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许多考生面对这类考题,没有很好地把握各材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往往受到干扰信息的影响,不得要领。要么仅仅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筛选不出要点信息;要么理解偏颇,答不到点子上,因而失分较多。针对这种情况,下面根据平时训练及中考答题实际,给出一些具有实操性的答题方法和规律总结,帮助同学们进行考前提升。
做题方法
一、选择题:
(1)先看题,后看文。目标明确,直达问题核心。
(2)边某某,边找原文,做好标记,还原现场。
(3)仔细比对选项,判断正误根源。
二、主观题:
(1)准确审题,确定答题要点。
(2)再读原文,锁定答题区域。
(3)分条归类,提炼概括。
破题思路
1、必须有一定题量训练,熟练掌握中考题型和命题方向。
2、按照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方法做题,每次都要按照考试标准限时训练。
3、总结命题规律。
规律总结
一、选择题:
1.选项的顺序与文本的顺序基本一致。
2.每个选项都可以在文本材料中找到它正确或错误的依据。
3.那些与原文长得差不多的选项,大多都是错误的。
4.常见误例总结:
(1)过于绝对:全、都、必然、必定、一定、肯定、定会、最、关键是……
(2)强加因果:原因是、因为、由于、因此、导致、使得、引起……
二、主观题
1.文中有评论性关键词句的,都可以用作答案。
2.文中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自己归纳和总结,并自己组织简洁概括的语言。
做题心态
1.仅仅是完成任务,没有必要带着欣赏的心态去阅读,只求快速、准确。
2.每次做题都要把它当做一场正式考试认真对待,竭尽全力,争取最佳。
3.做题过程中,尝试从命题老师的角度考虑,揣摩考点及答题点的布排。
【附】201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
材料一:
《科学》杂志:机器学习究竟将如何影响人类未来的工作?
近几十年来,数字计算机已经改变了几乎所有经济部门的工作,我们正处于一更迅速转变的开始阶段,但关于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具体影响的认识并未确定。目前一些工作的一部分适合机器学习,而其他部分还不适合。因而,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还没有像有些人宣称的那样——会迎来“工作的终结”。
我们认为,当下关于机器学习可能对劳动力和经济产生影响的讨论,应该从两个基点出发:第一,我们离通用人工智能还很远;第二,机器不能完成人类的全部任务。可以预测,在机器学习日益渗入应用领域的过程中,剩下不适合机器学习的任务将会激发人类增强这些方面的能力,使新的工作成为可能。由于机器学习迅速发展,可能将对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性:机器学习既产生赢家,也产生输家,即每当机器学习跨越一个门槛,在某个任务上比人更具成本效益时,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将越来越多的用机器代替人工,这必将转移劳动力需求,重组行业。这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就目前而言,创建一个计算机程序仍需要很多人的编程过程,但在一些领域这个复杂而成本昂贵的工作正逐渐用训练有素的机器学习来完成,机器学习已经产生比人类程序员更精确可靠的程序(例如人脸识别和信用卡欺诈检测),大大降低了程序设计和维护的成本,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正开始受到冲击。
(节选自雷锋网)
材料二:
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智能行为。机器能否像人类一样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该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能在不断对弈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列出数字,具体说明了AlphaZero程序强大的学习能力,突出了它的优势。(共6分。说明方法各1分,作用4分。意思对即可)
12. (5分)
示例一:会。最新的机器学习有自动学习且持续学习的功能,能胜任多领域的工作,并在体现人类最高智慧的国际象棋领域所向披靡。机器的能力会超过人类。
示例二:不会。机器的学习毕竟是人所设计的,也不能完成人类的所有任务,而且因其冲击,人类还会发展出新的工作能力。机器的能力不会超过人类。
示例三:不好预测。一方面机器学习能力强大,效率惊人;另一方面它毕竟是人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机器的能力会否超过人类尚不确定。(共5分。表明观点1分,理由4分,言之成理即可)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如何答题(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