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本文由用户“zoompan”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1-15 08:59:21 举报文档

以下为《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以儒家经典《大学》为例

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而《大学》开篇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的是大学的内容就是要彰显自性中人人具有的光明德行,然后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除旧革新,并且精益求精,达到善的最高境界。还有“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说的是财富可以装饰人的房屋,品德则可以修养人的身心,使人心胸宽广,身体舒XX康,所以君子一定会保持自己的意念真诚。这完全可以与马克思主义中的自身解放相结合,即一个人的德行决定了一个人自身解放的程度

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这句话说的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国家很富足,而百姓却很贫穷,这样人民就会离散;相反,如果国家把财富散发给人民,则人民就会聚集在国家周围。我觉得这是一种治国的思维方式,同时也符合无产阶级的愿望,所以可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向。这不正是辩证法所讲的物极必反的道理吗?这不就是中国特色的辩证法吗?

中庸和辩证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处,例如辩证法会讲,事物是矛盾的是对立统一的,中庸则讲究否极XX,物极必反,总体思想表述不同,意思相同。

中庸是儒家学说中的概念,强调做事有度,思想不走极端。唯物辩证法的“过犹不及”亦是对度的定义和解释。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其实和我们曾经使用中庸之道治国安民有着同宗性,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就接收着中庸之道熏陶,接纳中庸理论,所以当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接受,因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以更加条理清晰的文字,表述出我们两千年来一直信奉的思想,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两者的同一性。只不过辩证法以西方的思维表述方式展现我们面前,典型特点就是条例井井有序,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环环相扣;而中庸之道是以东方的思维表述形式展现出来,是真正的大智慧,理论更高深,正如道可道非常道。最后,对于中庸之道和辩证法的学习形式也不太相同,辩证法的学习主要依靠理解,我们学习辩证法学习的是知识;对于中庸之道的学习主要依靠领悟,学习中庸学习的是智慧。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方案
  2. 公安民警个人先进材料
  3.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征文
  4. 关于师德师风的剖析
  5. 工程伦理问答
  6.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坚持八个相统一的教学要

以上为《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