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智能博物项目规则-省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0923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智能博物项目任务书
一、项目设置
项目类别:科创实践类——人工智能项目
项目名称:智能博物
项目组别:小学组(四年级及以上)、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参与人数:2人/团队指导教师:1人/团队
二、项目界定
参与者通过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及深入思考,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原理,通过计算机编程和手工搭建,智造机器人进行交流展示。项目旨在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技术原理和编程能力的基础上,突出观察生活和创新,激发学生鉴赏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鼓励作品突出人工智能属性,如使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手段,实现相关智能感知,执行规定任务和实现预设功能。
项目围绕 “AI机器识别”,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多场景的智能识别及文本分类工作,如物品分类、情绪分类等。学生通过熟练应用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一款具备能听会说、能看会认、能理解会思考的智能系统,创作中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丰富性和创新性。
三、环境说明
1. 网络环境:活动现场网络要求与设备数量正相关,至少保障分流至单硬件设备3M带宽(即每台机器人、编程工具至少3M带宽),以保证活动过程中可以正常调用AI技能。
2.道具说明
(1)任务卡片,卡片上文字内容于某某“编程调试”环节公布。
/ /
任务卡片示意图
(2)物品模型,为棱长3cm的小正方体,物品模型及模型上文字内容于某某“任务挑战”环节公布。
/ /
物品模型示意图
3.器材说明
(1)每支队伍只能携带并使用一台自行设计、搭建好结构的机器人参加活动。
(2)机器人只能使用 1 块 AI 能力开发板和 1 块驱动板。
(3)机器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上,至少使用语音合成、文字识别、文本分类模型相关AI技能。
(4)机器人在结构设计上,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手工制作为作品结构增加美观性、创新性等, 也可以结合3D打印、激光切割等技术对作品的结构进行创造。
四、项目任务
(一)任务流程
1.编程调试:在规定时长内,按对应组别完成对应任务的编程与调试,如进行分类模型训练、编写程序、调试机器人等。
2.任务挑战:在规定任务时长内,机器人完成指定任务。
3.陈述说明:在规定时长内展示一项创意拓展功能(下文中的任务五),并陈述关于作品设计与实现方式、人工智技术应用、机器人结构创新创意构思等内容。
组别
编程调试
任务挑战
陈述说明
小学组
30分钟
90秒
5分钟
初中组
30分钟
120秒
5分钟
高中组(含中职)
30分钟
150秒
5分钟
(二)任务内容
不同组别完成不同任务,具体设置如下表所示。
任务
组别
任务一
启动工作
任务二
物品分类
任务三
物品计数
任务四
情绪分类
任务五
创意拓展
小学组
●
●
●
初中组
●
●
●
●
高中组(含中职)
●
●
●
●
注:表格中打“●”代表该组别设置对应任务。
任务一:启动工作
任务描述:机器人播报“准备完成,开始识别”,然后识别任务卡片内容并分别用中英文播报。
任务二:物品分类
任务描述:
学生自行设计并在机器人上搭建出分拣区域、水果区域(或可回收区域)、饮料区域(或不可回收区域)。
学生将活动现场提供的物品模型放置于分拣区域,然后机器人开始识别模型上的物品信息,并调用学生自行训练的分类模型判断物品类别,最后语音播报格式为“这是XXX属于XXX,训练信度为XXX”,如“这是西瓜属于水果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任务五创意拓展功能,机器人整体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理解和应用、结构创意构思等(不超5分钟)。
视频命名:省份+学校+组别+智能博物演示视频。
视频整体时长不超过8分钟,大小不超过200MB。
mp4
说明文档
汇报分享演示文稿侧重描述作品设计与技术实现、创新与实用价值等方面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团队分工介绍、作品简介、作品多角度照片(3-4张)、团队制作作品的过程照片(2-3张)、作品实现方法(如AI技能使用方法、所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简单原理、结构设计与搭建等),要求图文并茂,条理清晰。
文档命名:省份+学校+组别+智能博物说明文档
ppt / pptx/ /doc /docx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智能博物项目规则-省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0923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