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评价量规的设计和运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评价量规的设计和运用
伴随着我国教育评价理念从测验观向评价观的转变,为了更好地践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理念,需要评价更为有效、更为科学。要想更好地达成这一活动目标,离不开评价工具的支持,研究如何设计和运用评价量规应运而生。
评价量规的设计主要有三种方法:基本要素分析法、能力种类法、能力层次法,在实践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需要有所侧重。评价量规的设计有五个典型的流程:一、确定评价目标;二、选择评价量规的类型;三、描述每条量规的要求;四、根据评价目标的侧重点确定每条量规的权重;五、检查测试和修改。
一、确定评价目标
在过去,教师等到教学活动完成以后才出示评价标准,评价往往基于所教授的内容、活动、练习的时间来开发。而在基于目标的课程中,评价基于目标来设计,然后基于评价选择内容和活动,所选的内容和活动将允许学生展示在某个目标点上的能力,而不是在某个内容或活动上的能力。其实我们没有理由把学生蒙在鼓里,不让他们知道你要评价什么、你将依照什么标准来评价。提前给予学生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他们可以为此早作准备。许多教师担心,这又将成为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如果这个考试是有价值的、值得学生去花时间的,那么这个考试就不成什么问题,关键是你考些什么,怎么考,是否能达成目标。
二、选择评价量规的类型
(一)核查表
最简单的量规类型是核查表,它是一个包含了学生表现的各种特征的简单列表。它们通常用“是”或“否”来判断,或提供一个地方给评价者做记号以表明某种特征的出现。它没有制订关于表现质量水平的判断,这些特征或特性可能呈现出来,也可能不出现。当评价简单的表现时,如同伴观察或学生自我观察,核查表是很有用的。它们也可以用于评价学生日志,因为日志不要求教师对日志内容的质量作出判断,而是要看学生是否按照教师提供的写作提示,表达了真情实感。
核查表相对比较容易编制,也比较容易管理。它们很容易被理解因为核查表常用于及时评价,所以也要求简洁紧凑。它们对过程或表现质量的评价是非常有用的。
运用核查某某,注意的第一个问题是,核查表上的所有元素都是同等重要的,因为它没有用某种方法表明所评价的内容的这个特征比另一个特征更重要。运用核查某某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是,在最初的学习阶段,没有一种方法能表明哪一个特征会最早出现,除非在表现性评价标准中规定了要有某一个特征的呈现,否则哪个特征最先被检查核实,我们一般无从知晓。最后,核查表几乎不可能用来评定分数等级,因为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有了能够严格区分不同能力的每一条评分标准,才能判断学生的分数等级。
(二)分值系统
第二种量规类型是分值系统。它很像一个核查表,但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描述的每一条评分指标都分配了具体的分值,评价者能通过给予更多的分值来表明哪一条评分指标更重要。
如果和核查表相结合,分值系统量规是很容易编制的。因为每条评价细目都指定有分值,所以分值系统量规能用来评定分数等级。描述的每一条评分指标哪一条更重要,能通过赋予更多的分值而得到强调。
当教师运用分值量规评定其中某个特征每条指标的得分时,如果没有描述依据怎样的表现得到某一具体的分值的话,分值系统量规的运用就会出现问题。当试图开发一个更清晰的评价时,教师可能会凭着经验列出几个包含在被赋予分值的表现特征之下的组成部分,如果漏掉某一特征之下的某些要素,教师在标示那个特征的分值时,就已经出现了问题。避免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采用教师团队的形式,集体开发评分量规。
(三)分析性量规
分析性量规与核查表和分值系统量规不同。它要求评价者对描述的每一条评分指标的质量作出判断。以前,只有当某个特征完全展示出来才给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重分配、等级描述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试用结果进行首次完善。
(二)使用元量规对自己设计的量规进行质量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对量规进行再次完善。元量规即用来评价量规质量的量规。
评价量规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定义“高质量”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和目标;可以清楚的显示评价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教师的期望,同时让学生清楚“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些期望;可以使用具体的术语澄清标准,同时使评价标准公开化,降低评价的随意性,使评价更客观、公正;帮助学生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判断自己作业的质量,同时减少了“我还要做什么?”的问题;不但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而且可以让学生自评或同学互评。评价量规一定会成为教学活动的好帮手。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评价量规的设计和运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