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学习动机理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在某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如斯金纳)看来,无需将动机同学习区分开来。这些心理学家认为,引起动机同习某某为并无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求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马斯洛对这七种需要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位于需要层次图底部的四种需要被归为缺失需要,它是个体生存所必须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如果所有的缺失需要都得到了一定的满足,那么个体将继续追求上面的三种高层次需要,这些需要被归为成长需要,它能够让个体生活得更有质量。一般而言,在学校中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尊重。
教师期望是与学生归属和爱、尊重的需要密切相关的。罗森塔尔等人根据自己的一项教育实验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渗透着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
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1)成就动机和期望-价值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是由麦克米兰和阿特金森发展出来的。成就动机是指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做好某一事情、获得最大成功的愿望或意向。它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追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成就动机理论的特征是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理论。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其公式为:
Ts=Ms×Ps×Is
根据Is和Ps的关系以及这个公式,中等难度(即在个体看来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对学生最具有挑战性。
(2)归因理论
维纳系统探讨了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方式。他提出,学生往往将学校学业成败归于四个主要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而且,学生对成功和失败的大多数解释都有三个特征: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归因的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具体表现于以下方面:①对成功和失败的情感反应。②对成功和失败的期望。③所投入的努力。
控制点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内部
能力(不可控)
努力(可控)
外部
任务难度(不可控)
运气(不可控)
?
?
?
个体的归因倾向还与其能力观有关。德维克(Dweck)提出,人们对能力存在两类基本的理解。一种为能力实体观,另一种为能力增长观。持有能力增长观的学生倾向于认为能力是可控的。而持有能力实体观的学生倾向认为能力是不可控的。如果失败的事件连续发生,他们就有可能将原因归于稳定的自身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能力,从而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根据归因理论,教师尽可能引导学生将学业成败归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努力上。
(3)自我效能感理论
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某某为的表现;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有四个。①直接经验。②替代性经验。③言语说服。④情绪的唤起。
(4)自我价值理论
自我价值理论关注人们如何评估自身价值。卡芬顿(Covington)的自我价值理论认为人类将自我接受作为最优先的追求。这种保护和防御以建立一个正面自我形象的倾向就是自我价值动机。在学校,学生的价值通常来自于他们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能力。这种理论认为,成功的学生多半将原因解释成自己能力的体现,因为努力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情感状态等。
在考试过程中,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出现频率偏高。特别是出现在主观题的频率。大家需要重点学习记忆。
二、试题在线
1.【单选】影响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成败经验
B.替代性经验
C.言语信息
D.情感状态
【中公解析】A。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的因素,故此题选择A。
2.【多选】维纳成败归因理论他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 )。
A.能力高低
B.替代性经验
C.任务难易
D.运气好坏
【中公解析】ACD。维纳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学习动机理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