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考试目的
传播学专业综合是招收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设置的考试课程之一。其目的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新闻传播本科毕业生所应达到的毕业合格及以上水平。
二、考试范围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2、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3、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4、人类传播模式
5、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6、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7、大众传播
8、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9、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
10、大众传播的受众
11、 传播效果研究
12、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13、传播学研究史与主要流派
14、传播学研究方法
三、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基本能把握传播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范畴,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及分值:
1、名词解释(6道题目,共30分)
2、简某某(4道题目,共60分)
3、论述题(2道题目,共60分)
五、参考书目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六、需说明的问题
传播学专业综合考试内容中基础部分考查比例占50%,理论运用综合考查比例占40%,创新能力考查比例占10%。
第二部分 考试内容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知识点:传播学中“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信息”的意义以及信息论和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2、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知识点:语言的产生对人类传播的影响;口语传播的意义和局限性;文字传播的意义和局限性;传播媒介的分类;信息社会的特点;网络的“第四媒体”特征;媒介融合的概念及其发展趋势。
3、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知识点:掌握符号、象征符、信号、意义、能指、所指等基本概念;符号的分类和功能;符号的意义的分类;共同的意义空间;米德的象征性互动理论。
4、人类传播模式
知识点:掌握传播者、讯息、信息、媒介、反馈、模式、噪音、冗余等基本概念。重点把握拉斯维尔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模式-施拉姆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模式、莱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的内涵;掌握传播模式的具体分类;认识传统的传播模式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
5、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知识点:人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基模理论;米德的“主我和客我”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约哈里之窗”理论;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和社会功能。
6、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知识点:掌握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基本群体、参考群体、偶然群体、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动力论、集合行为、组织内传播、组织外传播等概念;群体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群体规范的形成和传播作用;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流言传播的基本机制;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7、大众传播
知识点: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和赖特的“四功能说”; 负面功能“麻醉功能”的提出及其意义;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观点;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8、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知识点: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 ,“冷媒介”与“热媒介”,“地球村”。 媒介依赖症:“电视人”、“容器人”、“网络成瘾症”。 他律性欲望主义、电子乌托邦、媒介文化的概念内涵;把关人理论;网络时代的把关问题。
9、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
知识点:掌握传播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3)研究材料为个人或小群体层面上的经验材料。
论述题
结合实际案例,谈谈你对议程设置理论的理解。
(1)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议题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2)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3)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结合实际情况略。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