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深度学习,让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深度学习,让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主要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学习数学要求学生要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和学习态度三个方面完成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养成数学思维,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够灵活的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唤醒学生的学前经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思维;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同时要具备综合的数学素养,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缺少对深度学习的认识,认为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就行,然而数学素养要求学生具备全方面的能力,要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数学情感以及解题能力。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深度学习过程中具备这些能力,本文提出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指导。
结合教材,搭建完整学习体系
(一)增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完整的知识体系建立,在讲解新课时,通过与旧知识相联系,让学生感到似曾相识,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兴趣和欲望,探索课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更好的完成课堂上的深度学习。例如,在学习“乘法运算”时,教师可以通过加法计算引出乘法教学。教师出示例题:2+2+2=6,3+3+3+3=12,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老师出示的两个算式中,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结果是多少?教师再引出问题,教室中横排有几名学生,一共有多少排呢?同学们纷纷开始数,并回答问题。教师从而引出新课程,通过乘法计算能够快速的算出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名学生。通过利用加法课程引出乘法课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1】。
(二)了解逻辑关系,建立数学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进行相关联知识内容的顺序重组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单位“1”的概念是分数问题的重点内容,单位“1”既是“率”又是“量”。利用单位“1”的转化能够将A÷B视为分数结构,如,将2根香蕉平均分给三只猴子,那么猴子得到的香蕉数量可以用1/3表示,还可以用2/3表示,第二种表示可以列为:2÷3=2/3。通过利用单位“1”的概念能够把整数比的问题列为分数问题。通过变化“分数单位”的数量和累加还能够引出相对的假分数问题:20根香蕉分给三十只猴子,200根香蕉,分给三百只猴子,每个猴子会分到多少香蕉?教师通过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每只猴子分到的香蕉是不是一样多?从而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通过具有逻辑性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系统化、有深度的学习数学。
二、对数学知识深度加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概念,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新学知识有效处理,通过理解、分析、整理、对比、应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对自主的学习形成认识,从而调整学习策略,通过学习的效果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
增强数学感知,多元表征信息
数学表征是指通过外部事物即数学符号、图形、文字等表现数学定律、规则和问题。数学信息能够通过多元化的表征方式进行表示,通过多种表达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校园内在修建花圃,学校一共采购了三种花,在进行花圃设计时,长方形花圃的其中一个长边摆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三角形…
由此可见,通过将数学知识引入生活,与生活问题相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考能力,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总结
深度学习能够让小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进行数学问题的学习,不仅停留在表面的基础知识上,还能够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激活学生的数学情感,让学生学习更投入,记忆知识更傲骨、将数学体系有关联的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某某.深度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新教师,2019(09):52-53.
[2]胡某某.深度学习,让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58-59.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深度学习,让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