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参与促进”还是“参与悖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引言
教育是影响公众参与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社会的民主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关于教育对公众参与的影响,学术界存在着“参与促进”和“参与悖论”两种争议。一方面,有研究认为教育可以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和参与能力,推动公众更积极地参与选举、政策制定、自治和维权等方面。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指出,教育可能会导致公众对政府和社会的不满意和疏离感,从而抑制公众的参与意愿。
为了有效检视教育与公众参与的关系,本文利用CSS2017微观调查数据,全面探讨教育对公众选举参与、政策参与、自治参与和维权参与的影响,并从“经济资本”和“政—社感知”两个维度检验内在机制。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公众参与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
本研究发现教育对公众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公众自治参与的影响效应最大。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和参与能力,还可以通过改善公众的收入状况、工作状况和生活状况,间接影响公众的参与行为。此外,教育对公众的政治信任感知产生显著的正效应,但对政府工作、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感知产生负效应。此外,研究还发现,教育年限对公众选举参与和自治参与呈现显著的正U形影响,即教育年限适度提高会促进公众的选举参与和自治参与。
最后,本研究还揭示了“经济资本”和“政—社感知”在教育对公众参与中的作用机制,并发现两种机制之间存在相互抑制关系。这意味着教育对公众参与的促进作用不仅来源于提高个体的经济状况,还与个体对政府和社会的感知有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发现为教育和公众参与理论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进一步研究教育对公众参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发展,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促进社会的民主发展和社会进步。二、研究方法
A.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本研究利用CSS2017微观调查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该数据为全国性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样本选择过程中,首先确定了目标样本的范围,包括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教育程度的公众。然后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目标样本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最终,得到了代表性的样本。
B. 变量定义和测量指标
在本研究中,教育是独立变量,公众选举参与、政策参与、自治参与和维权参与是因变量。教育的测量指标是受教育年限,可以反映个体受教育的程度。公众参与的测量指标是个体在选举、政策制定、自治和维权方面的参与程度。
为了测量公众参与的程度,本研究采用了多个指标,包括选举投票率、政府决策参与指数、自治参与指数和维权参与指数。选举投票率指个体在选举中的投票率,可以反映个体对政治参与的程度。政府决策参与指数是根据个体参与政府决策的频率和程度来计算的,可以反映个体对政策制定的参与程度。自治参与指数是根据个体参与社区和组织事务的频率和程度来计算的,可以反映个体对社区和组织事务的参与程度。维权参与指数是根据个体参与维权行动的频率和程度来计算的,可以反映个体对维权活动的参与程度。
除了教育和公众参与的变量外,本研究还考虑了其他控制变量,如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以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公众参与的因素。同时,本研究还对“经济资本”和“政—社感知”进行了测量,以探讨教育对公众参与的中介效应。
以上是本研究的研究方法部分,通过CSS2017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受教育年限作为教育的测量指标,以及选举投票率、政府决策参与指数、自治参与指数和维权参与指数作为公众参与的测量指标。同时,还考虑了其他控制变量和中介变量的影响。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教育对公众参与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两种机制之间存在相互抑制关系。具体来说,在教育对公众政策参与的影响中,教育通过改善公众的经济状况和政治信任感知,间接影响了公众的政策参与。然而,在教育对公众维权参与的影响中,两种机制的中介效应较小,说明教育对维权参与的影响可能还涉及其他因素。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发现为教育和公众参与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公众的参与意愿和能力,还通过改善公众的经济状况和政治信任感知,间接影响公众的参与行为。然而,教育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限制和负面效应,需要更加关注教育质量和内容,以及教育与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教育与公众参与的复杂关系,以促进公众参与的持续发展。[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参与促进”还是“参与悖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