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考物理学科命题说明》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考物理学科命题说明
我市2011年初中学业物理学科考试,在考前复习时,以本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及要求为依据。
(一)、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
1.物理学业考试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引导和促进物理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高中学段学校综合、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2.物理学业考试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在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还应重视对学生物理认识水平的评价。
3.物理学业考试命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物理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二)、命题原则
1.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考查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
2.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体现公平性。
3.有利于促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
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体现试题的现实性、科学性、有效性。
(三)、考试范围
物理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为考试范围。
(四)、内容和目标要求(详见附表)
考查的内容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对于各部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根据课程标准对各部分内容要求的层次在“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中用字母A、B、C、D标出,他们的含义如下:
A:了解和认识所列知识的内容。能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举出例子,在有关问题中再认或识别它们。
B:理解所列知识的内容。能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区分不同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C:要求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会正确使用仪器,尝试对实验进行调整和改进。
D:经历实验探究,建立感性认识,表达见解和感受,能根据要求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五)、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试题采取“分卷”,Ⅰ卷为选择题(25分左右),Ⅱ卷为非选择题(45分左右)。
(六)、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7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
试题内容各部分所占比例为:
力学、声学 约占40%
热学 约占15%
光学 约占10%
电学 约占35%
(七)、试题难度
较易试题、中等试题、较难试题所占分数比例为:5㑳3㑳2 。
其中实验题与探究题包括在以上各部分中 ,约占30%左右。
附表: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 试???? 内 容
要求
物
质
物质
的形
态和
变化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A
B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及改进的意见。
D
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A
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A
C
D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D
A
6.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A
B
D
物质
属性
7.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A
8.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A
C
9.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概念有关的物理现象。
B
10.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A
物质的结构和尺度
1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A
1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A
1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A
1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知道场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A
物
质
新材料及其应用
15.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A
16.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A
17.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A
18.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D
运
动
和
相
互
作
用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19.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B
20.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A
21.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
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D
A
2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A
机械
运动
和力
23.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A
C
2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A
B
25.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会测力的大小。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原因。
A
C
A
26.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惯性。
理解物体的惯性。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D
B
A
27.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
和方向。
D
28.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
方法。
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D
B
A
29.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D
A
30.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D
A
运
动
和
相
互
作
用
声
和
光
31.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了解乐音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D
A
3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和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D
A
3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像与物的关系和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认识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D
A
3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A
35.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A
电
和
磁
36.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D
37.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A
38.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D
39.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A
40.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A
能
量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4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A
4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不同形式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A
4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A
44.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B
A
机
械
能
45.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A
46.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A
B
47.理解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B
A
48.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A
内
能
49.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A
50.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A
5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A
能
量
内
能
52.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A
53.了解热量的概念。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A
5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A
B
电
磁
能
55.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A
56.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D
B
57.会读、会画简单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B
C
A
58.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
C
A
59.理解电功。
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B
60.通过实验,探究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D
A
61.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A
D
能量
守恒
6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A
D
63.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A
64.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A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65.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A
66.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A
67.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的问题。
A
68.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A
D
(八)、题型示例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C.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先向上运动,然后下落,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D.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运动速度小的物体惯性小
2.大气压与生产、生活及科研活动紧密相连。下面几个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A.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有空气进入玻璃管某某,则测出的大气压的值比实际值大一些
B.利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低
C.用吸盘能将玻璃板提起是分子引力的作用
D.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3.如右图所示,CD为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位于A处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位于B处的乙同学。在这一现象中,光的反射角是
A.∠1 B.∠2 C.∠3 D.∠4
4.买一块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当把冰冻的豆腐拿出来化冻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成因是
A.豆腐冷缩而成的
B.豆腐膨胀而成的
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
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
5.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在下列实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锯木料时,锯和木料的温度都升高了
B.冷水和热水混合成一杯温水
C.流星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
D.用铁锤敲打铁块,铁锤和铁块的温度都升高了
6.下列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A.向上抛出的小球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
B.雪撬从山坡上滑下
C.弹簧门在推开后自动关门
D.玩具弹簧枪将“子弹”射出去
7.右图为路口交通指示灯的示意图。指示灯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灯光的变化指挥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据你对交通指示灯的了解可以推断这些灯的连接方式为
A.都是串联
B.都是并联
C.红灯与黄灯并联后再与绿灯串联
D.绿灯与黄灯并联后再与红灯串联
8.右图为李明同学的实验电路。当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
A.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B.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C.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D.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
9.如果电视机、电烙铁和电风扇上都标有“220V 60W”的字样,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时间,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
A.电视机 B.电风扇 C.电烙铁 D.一样多
10.下图是有关电与磁实验的装置图,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A.a图中的实验是研究电流产生磁场的
B.b图中的实验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
C.c图中的实验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关系的
D.d图中的实验是研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
11.要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向,可以
A.适当改变通过线圈的电流大小
B.升高或降低电源电压
C.对调电源两极,或对调磁铁的两极
D.对调电源两极,同时对调磁铁的两极
12.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北京发射的信号通过通信卫星会转到上海被接收。实现这种信号传递的是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声波 D.电磁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6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图1是光电池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光电池由叠在一起的两片不同的半导体材料组成,当太阳光照射到其表面时,将会产生光电效应,从而使电路中产生电流。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光电池是将____ __能转化
为____ ___能的装置。
2.在2006年5月6日大阪田径大奖赛110m栏决赛中,我国运动员刘某某13.22s的成绩取得大奖赛的三连冠。那么,刘翔决赛时的平均速度约是 m/s。
3.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1500m/s)。这种方法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4.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使得长江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加,这相当于液体的密度 了,因此在同等深度的情况下,长江水对堤坝的 增加,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了。
5.国家“西气东输”重点工程完工后,将由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送来清洁能源——天然气,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J/m3,则每输送100m3的天然气就相当于输送了 J的能量。这些能量若能完全被水吸收,则可以使 kg的水从20℃升高到100℃。
6.昨天莉莉同学家买了一台空调,上午安装完后调试,空调正常工作。但到了傍晚,在照明灯泡、微波炉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再开空调,电路中的保险丝却熔断了。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 。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21分.
1.(1分)请在图2中作出力F的力臂。
2.(2分)请将图3中的光路图补画完整。
3.(2分)请在图4中标出螺线管的N、S极。
4.(6分)如图5所示,是小强同学连接的测电阻Rx的电路。
①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请你在接错的导线上打一个叉,并画出正确的连线。
②请在虚线框中根据改正后的电路画出电路图。
③某次正确测量中电压表示数为2.4V,
电流表示数如图6所示,则被测电阻
Rx= Ω。
5.(4分)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
甲 组
乙 组
次数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次数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7
4
2
14
1
3
4
4
3
2
6
4
8
3
2
4
5
5
4
3
4
5
2
10
结论
动力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结论
动力+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他们在交流时,乙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出现错误的原因。你认为乙组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哪些?请找出两条。
原因①: 。 原因②: 。
6.(6分)已知某实心小球是由下表中所列出的塑料材料中的一种制成的。
塑料名称
聚甲基戊烯
聚丙烯
聚乙烯
聚苯乙烯
密度( kg/m3)
0.83×103
0.9×103
0.95×103
1.05×103
为了鉴别该小球是由其中哪一种塑料制成的,请用下面给出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并简述实验步骤。
器材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8×103 kg/m3,足够多)、水(足够多)。
实验步骤: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5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7分)科学探究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制作了一台家庭调光灯模型。如图7所示是设计的电路图。其中小灯泡L标有“6V 3W”字样。当开关S扳到触点a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当开关S扳到触点b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减少了0.2A。假定灯丝电阻及电源电压不变,求:①小灯泡L的电阻值;② R的电阻值;③开关S扳到触点b时,电阻R消耗的功率。
2.(8分)由于春季干旱,农民需用水泵抽水灌溉农田,有一水泵铭牌如下表:
①水泵连续正常工作5h,所做有用功是多少?
为民牌离心式水泵
型号
8B13
质量
115kg
扬程
12m
流量
300m3/h
效率
80%
出厂日期
2004年6月
②此水泵总功率为多少?
③若此水泵用一柴油机带动,假设柴油完全燃烧所释放的内能有40%转化为水泵轴的机械能,则每小时消耗多少柴油?(柴油的热值为3×107J/ kg,取g=10N/kg)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考物理学科命题说明》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