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乙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本文由用户“zheng1988121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8-18 17:44:51 举报文档

以下为《高考全国乙卷化学试题(解析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Cl35.5 Fe 56

一、选择题

1.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碳中和是指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A. 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

B. 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C. 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D. 研发催化剂将还原为甲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做为新能源,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符合碳中和的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研发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碳中和的目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



化学试剂

制备的气体



A







B

(浓)





C







D

(浓)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制备气体的装置为固固加热装置,收集气体的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说明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详解】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A错误;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备氯气为固液加热反应,需要选用固液加热装置,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B错误;

C.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热制备氧气为固固加热的反应,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氯化钠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为固液加热反应,需要选用固液加热装置,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D错误;

故选C。

3. 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

B. 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

C. 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钾溶液:

D. 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硫酸钙微溶,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转化为难溶的碳酸钙,离子方程式为:C+CaSO4=CaCO3+S,故A正确;

B.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应为:3Fe+8H++2N=3Fe2++2NO↑+4H2O,故B错误;

C.硫酸铝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钾,离子方程式应为:Al3++3OH-=Al(OH)3↓,故C错误;

D.硫化氢为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离子方程式应为:Cu2++H2S=CuS↓+2H+,故D错误;

答案选A。

4. 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某某,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 既是乙醇的同系物也是乙酸的同系物

C.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 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得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物质含有羟基、羧基、碳碳双键,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故A错误;

B.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分子式相差1个或n个CH2的有机物,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8O3,而且与乙醇、乙酸结构不相似,故B错误;

C.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8O3,的分子式为C10H18O3,所以二者的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该物质只含有一个羧基,1mol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生成0.5mol二氧化碳,质量为22g,故D错误;

故选C。

5. 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的月球土壤,经分析发现其构成与地球士壤类似土壤中含有的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B. 化合物XW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C. Y单质的导电性能弱于Z单质的

D. 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某某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可知W所在主族可能为第ⅢA族或第ⅥA族元素,又因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故W一定不是第ⅢA族元素,即W一定是第ⅥA族元素,进一步结合已知可推知W、X、Y、Z依次为O、Mg、Al、Si,据此答题。

【详解】A.O原子有两层,Mg、Al、Si均有三层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Mg>Al>Si>O,即,A错误;

B.化合物XW即MgO为离子化合物,其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B正确;

C.Y单质为铝单质,铝属于导体,导电性很强,Z单质为硅,为半导体,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故Y单质的导电性能强于Z单质的,C错误;

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硅酸,硅酸酸性弱于某某,D错误;

故选B。

6. 沿海电厂采用海水为冷却水,但在排水管中生物的附着和滋生会阻碍冷却水排放并降低冷却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管道口设置一对惰性电极(如图所示),通入一定的电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阳极发生将海水中的氧化生成的反应

B. 管道中可以生成氧化灭杀附着生物的

C. 阴极生成的应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

D. 阳极表面形成的等积垢需要定期清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海水中除了水,还含有大量Na+、Cl-、Mg2+等,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装置的原理是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海水,***的Cl-会优先失电子生成Cl2,阴极区H2O优先得电子生成H2和OH-,结合海水成分及电解产物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的Cl-会优先失去电子生成Cl2,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设置的装置为电解池原理,根据分析知,阳极区生成的Cl2与阴极区生成的OH-在管道中会发生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其中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灭杀附着的生物,B正确;

C.因为H2是易燃性气体,所以阳极区生成的H2需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以排除安全隐患,C正确;

D.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会使海水中的Mg2+沉淀积垢,所以阴极表面会形成Mg(OH)2等积垢需定期清理,D错误。

故选D。

7. HA是一元弱酸,难溶盐MA的饱和溶液中随c(H+)而变化,不发生水解。实验发现,时为线性关系,如下图中实线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溶液时,

B. MA的溶度积度积

C. 溶液时,

D. HA的电离常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HA是一元弱酸,其电离常数Ka(HA)=;Ksp(MA)=c(M+)×c(A-),联立二式可得线性方程c2(M+)=。

【详解】A.由图可知pH=4,即c(H+)=10×10-5mol/L时,c2(M+)=7.5×10-8mol2/L2,c(M+)=mol/L

以上为《高考全国乙卷化学试题(解析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