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材作品戏说历史的行为利大于弊

本文由用户“keeny200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11-26 11:30:07 举报文档

以下为《历史题材作品戏说历史的行为利大于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影视作品戏说历史概述 (一)影视戏说的现状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是世界少见的 一个自古至今从未中断过自身文明传统 的古老国家。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朝 代曾多次更替而波澜起伏, 文化却连续 绵延如血脉贯通。 所以,如此丰富而绵延 的历史, 从来都是中国文艺创作的重要 题材来源之一。 通俗化的历史演义也为 百姓所喜闻乐见——人 们 从 中 了 解 历 史,辨别善恶,感悟兴替。 《楚汉传祺》、 《三国演义》等以历史为载体进行再创作 的影视剧也在观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可以说演绎历史故事的影视剧成了最能 吸引人的“说书场”。 当下电视荧屏上戏说历史题材的电 视剧越来越多,层出不穷,并且这些影视 剧作品中大部分都被广大观众认可和喜 爱。 从电视文化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 值得欣喜的现象,但对于史学界而言,这 些电视剧或多或少都篡改历史事实,无 中生有,张冠李戴历史某某,形象颠覆, 对于历史是一种不甚尊重的行为, 对于 当代人的历史观也有错误的引导, 更是 让一些在历史观萌芽期的青少年对于历 史的认知混淆,迷乱。 (二)影视戏说的形式 戏说历史的电视剧有两种形式:一 种是《还珠格格》式毫无史据的影视剧, 一种是 《隋唐英雄》 式有史可查的影视 剧。 前者划分到“戏说”是毫无争议的,因 为他的人物、 剧情设定与历史并无太大 关联, 只是借用了一个真实存在的朝代 来衬托剧集; 而后者却不能只将其当做 “戏说”来诠释,甚至说是披上了所谓“正 剧”的外套来加深剧集的历史厚度,但其 实却会让人有更多的诟病。 前者这样纯 属虚构的影视可以无条件的宽然接受, 但是后者这样的所谓“戏说”却多了几分 计较。 我们可以理解,这些影视的创作毕 竟要符合大众胃口, 才能获得好的收视 率, 甚至可以说还能指引着观众对各个 时期的历史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但是,这 些却不能成为影视剧胡乱编写、 扭曲历 史的借口。 二、戏说历史影视剧的兴盛 (一) 戏说历史的影视剧剧情吸引 人、收视率高 影视戏说为什么能成为一种文化现 象呢? 是因为它是一种集合了多种性质 的感性文化, 是与思想、 经济同样进步 的。 它从保守传统的文化专制中解放了 人的欲望、本能、激情与需求,体现了当 下民众个性化与人性化的需求, 使得人 们渐渐将其作为闲时的谈资。 但是,“戏说”传播着一种思想、一种 社会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 观众有着不 能释怀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有着与生俱 来的爱国情结、民族情结,他们需要心情 的放松,更需要心灵的震撼、情感的流露 以及精神的洗礼。 由于影视“戏说”的市 场化和商品化,带来一些流弊,沾染上了 平庸、浮躁和低级趣味,降低了人性的品 位,甚至导致了历史知识的误读。 以审美 的方式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使人成其为 人,为人们提供精致的精神食粮,或者精 粮细作,艺术家责无旁贷。 (二)影视戏说强化了历史知识的传 播效果 历史来不得虚假。 但是,当艺术再现 历史的时候,虚构又是必需的。 影视剧对 历史 “戏说”, 重要的是掌握好虚构的 “度”。 如果影视剧仅仅是“忠实”地叙说 历史,过分强调影视的教化作用,那就破 坏了艺术本身的愉悦效果, 影视剧恰当 的戏说历史, 能够强化历史知识的传播 效果,使受众在喜怒哀乐中,接受历史知 识,潜移默化地吸纳作品的熏陶与教化。 像《汉武大帝》、《三国》等影视作品,通过 成功的艺术虚构, 充任着文化传承中的 配角,而且它吸引了更多的人,使他们对 历史文化传统产生了兴趣, 从而为史学 文化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更加坚 实的大众认知基础。 (三)影视戏说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的 反叛 传统意义的影视作品, 在述说历史 事件时, 往往运用形成定式的政治话语 体系。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政治话语显露 出政治功力的价值观念,对历史事件、历 史某某的评价, 习惯于从政治价值上衡 量起功过, 这是许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 乃至电影的共同情形, 也最容易被大众 的固化思维所接受,像《成吉思汗》、 《雍 正王朝》 等影视剧追求的就是传统意义 上的历史价值。 三、戏说历史影视剧的弊端 (一)影视戏说蹂躏了历史史实 戏说历史,很容易滑向“误说”的境 地,用艺术的虚构转述真实的历史,最易 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误读重要史实, 虽然 表明了是“戏说”,但有些观众并不当作 “戏说”看,特别是一些青少年,还看不懂 古书,看多了这样的“戏说”故事,就会误 以为剧中故事就是历史, 其危害不可低 估。 戏说追求娱乐性, 但是应该有个限 度,电视节目以家庭为基础形态,不应该 失去其教化作用,寓教天乐,积极健康才 是正道。 否则, 必会严肃的历史化为虚 假,将生活的真实变成荒诞。 (二)影视戏说扭曲了历史某某 现代影视再现历史的时候, 应该忠 实于历史某某的性格, 艺术地展示历史 人物的心灵, 在人物身上融入编导的现 代思考与创新, 架设前人与今人的心灵 之桥,使现代观众更容易、更真切地理解 古人,感受历史。 但是,这并不是说可以 随意编造历史某某,扭曲其心灵,让古人 以现代思维考虑问题, 迎合当今受众的 口味与心理,是对历史某某的发难,是对 观众的愚弄,对艺术的亵渎。 (三)过分的“戏说”,成为无聊的闹 剧 这是一个“解构”的年代,有形的,是 城市和乡村里的大拆大建;无形的是,文 明城市中体现的文化与道德、 价值判断 体系中的传统观念的消解,“戏说” 所解 构颠覆的,是传统的历史观和英雄观。 历史的戏说剧是一把双刃剑, 如何 把握才是当下电视人需要认真考虑的重 点。 保持历史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加工 雕琢而成的影视剧才能长久的屹立于电 视界不倒,才能带给观众正确的价值观、 认知观。 希望所有的电视人都会有此意 识, 能够在今后制作电视的道路上尊重

以上为《历史题材作品戏说历史的行为利大于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