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青山不老教案

本文由用户“疚美人74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1-07 11:49:02 举报文档

以下为《20 青山不老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教学重难点

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我们祖国的晋西北,有一位老人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这节课我们跟随记者梁某某,去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梳理问题:为什么说“青山不老”?我们带着问题来阅读课文。

板块二 初识老人,了解故事

1.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填写信息表。

3.借助卡片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4.小结:本文可采用“人物+事件+关键词”的方式来概括主要内容。

板块三 聚焦“环境”,感受“奇迹”

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点拨:运用“有目的地阅读”的策略,思考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应重点关注哪些语段。

3.引导交流: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板书:奇迹)

(1)思考:读着这段话,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学生交流对数字的理解)

(2)联系生活比较: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350多个操场那么大。

(3)指导朗读: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十五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6)出示课文结尾,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7)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预设:“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8)理解“青山不老”的精神与品格。

预设:①“青山”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奇迹,实际上象征着老人的高贵品质、执着精神像青山一样充满生机。②“不老”则是说老人虽然会离开人世,但他种下的这片青山以及他崇高的精神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永远“不老”。

教师板书:精神永存。

2.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预设:

(1)结合课文内容,从老人品格的角度来谈题目的妙处。

(2)结合表达方法,从借景命题的角度来谈这个题目的妙处。

点拨:“青山不老”是这篇散文的“文某某”,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使主题形象鲜活起来,让人物精神变得具体可感。这个题目还包含了作者对老人的感谢、敬佩和祝福。

3.回归单元主题。

(1)出示单元主题和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2)男生读单元主题,女生读文前阅读提示的句子。

(3)总结: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让我们学习这位八十一岁的老人,用自身的双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让绿色常驻每一个人的心中!(齐读课题)

4.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思考编者的用意。

(2)阅读:《我是大山的儿子》《克鲁伦河畔的植树老人》。

板书设计

19* 青山不老

青山 奇迹

大环境险恶 小环境艰苦

精神永存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20 青山不老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