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分数的初步认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基于
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
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主 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 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 计 者:范某某 /***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读、写分数;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和同学交流。
2.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听说过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学习目标
1.借助分月饼初步认识分数,正确认读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活动,说出同一图形的不同折法所表达的分数的意义。
3.借助动手操作,观察折纸,能比较得出几分之一的大小,同时巩固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直观演示,课堂提问来检测目标1达成情况。
2.通过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图片动手操作并用彩笔涂色,感受同一分数的不同折法,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检测目标2达成情况。
3.借助折纸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大小的图形被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进一步比较出几分之一的大小,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中秋节过得开心吗?喜洋洋和美洋洋也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为了欢庆中秋节,喜洋洋和美洋洋准备了很多好吃的,看看都有什么?
苹果怎么分?(一人两个)
梨怎么分?(一人一个)
每人分的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真聪明!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分月饼
1.说
刚才我们已经成功地帮助喜洋洋和美洋洋分好了苹果和梨,月饼该怎么分?
(从中间切开,一人一半)
老师来试试,对吗?(对)
刚才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每人分得了其中的几份?(1份)说的真好!
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月饼的,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个别说,齐说。)
2.写
会说,会写吗?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就在横线的下面写上2,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在横线的上面写1.
我问,我答。2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真棒!
自己动手写一个漂亮的。
3.非平均分
沸羊羊呀!它不同意老师的切法,它说这个月饼的,应该这样切。你们同意吗?(不同意)为什么呢?(没有平均分)真聪明!要想得到月饼的,我们得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沸羊羊听了大家的建议,知错就改,现在它分对了吗?(对了)这里面也有我们的功劳,掌声送给自己吧!
4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眼金睛,对于任何事物都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2.谁吃的多?
悟空和八戒经常闹矛盾,瞧!他们俩又开始闹矛盾了,他们俩同时发现了一个大西瓜,悟空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八戒想:“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 。”那到底谁吃的多?为什么呢?
3.独立完成课本91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我们知道了像、、……这样的数就叫分数,我们还认识了分数线,分母,分子,我们还知道了把一个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分数的初步认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