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等腰三角形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3.3.1等腰三角形
班级:初二(2)班 授课者:林某某 授课时间:2015年11月25日
课题
13.3.1等腰三角形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证明。
二、过程与方法:
??????? 1、经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猜想、论证,发展了合情推理的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同时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
????????2、在应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解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性质1证明中辅助线的添加和对性质2的理解。
课前教学准备
1.教具:长方形纸,幻灯片,圆规,三角板尺子。
2.学具: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环节 时间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学习指导(教师活动)
内容和目标提示
回顾
复习
【活动一】细心观察
1、学生观察图形,找出共同特点:等腰三角形
2、回顾知识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所夹的角叫做底角。
小试牛刀:1、等腰三角形一腰为3cm,底为4cm,则它的周长
是 ;
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4cm,则它的周长是 ;
3、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8cm,则它的周长是 。
1、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
2、在多媒体上出示等腰三角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标出相应的名称。
为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好准备。
练习题加深理解。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练习
小结
布置作业
【活动二】动手操作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后,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发现三角形ABC中AB=AC,所以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活动三】细心观察,大胆猜想
上面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码吗?把剪出的等腰三角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
学生反复折叠等腰三角形,通过观察,讨论发现结论,并填写上表。
根据表格所填内容,学生尝试总结等腰三角的性质。
角:①∠B=∠C →两个底角相等
②∠ADB=∠ADC →AD是底边BC上的高
③∠BAD=∠CAD →AD为顶角∠BAC的
角平分线。
边:④BD=CD →AD为底边BC上的中线
由此总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活动四】小组讨论
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1
学生分析性质1的题设和结论并转化为数学符号
已知:如图△ABC中,AB=AC
求证:∠B=∠C
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由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来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来证明∠B=∠C
经过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得出三种作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作底边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致用,“一题多解”。
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性质的证明,使学生加深了对辅助线的理解,培养学生完整的推理证明能力。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
能力.
板书
设计
13.3.1等腰三角形
1、定义 例1、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 “等边对等角”
② “三线合一”
课后
反思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等腰三角形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