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基于学校管理视角下的中小学校园欺凌及对策研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基于学校管理视角下的中小学校园欺凌及对策研究
*_**学 文某某 ***
校园欺凌其实是一种存在已久的现象,不仅是在引起我们关注学习和深入研究之时才发生的。校园欺凌也绝不只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它同样存在于我们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具有跨文化的特点。关于校园欺凌行为特点的调查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北欧。校园欺凌现象以往更多时候是隐蔽存在于学生群体中,但近年来随大数据信息时代逐渐进入我们更多人的视野,引起大众关注。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作为专业的法律术语,由挪威卑尔根大学心理学家奥尔韦斯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是指一个人长期地重复地受到一个或多个人消极行为的影晌。[1]2017年11月,我国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中对中小学生欺凌做出了相关界定,主要指以校内和校外为主要欺凌场所,学生之间一方偶然性或经常性故意、恶意通过肢体、言语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凌,造成另一方身体健康受到损害、财产损失或精神、心理受伤害的事件。
二、校园欺凌的类型
关于校园欺凌的内涵、学者有不同的研究视角,但都认同校园欺凌包括言语和非言语的欺凌行为。马某某认为校园欺凌主要包含以下五种形式。这些欺凌形式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同时存在。[2]
语言欺凌
语言欺凌是指通过谩骂、造谣、散播小道消息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和伤害的行为。[3]《增广贤文》有云,“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语言所带来的伤害比肢体欺凌更隐秘。往往以人格侮辱为主,虽不会造成肢体的直接伤痛,但会直抵灵魂深处。[4]
肢体欺凌
肢体欺凌是指通过推搡、捶打、脚踢、损毁物品、行为控制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和伤害的行为。[5]肢体欺凌是表现最直观最明显的一种欺凌形式,它有具体的行为表现,欺凌者通常会在被欺凌者身上留下明显的伤痕。欺凌者的暴力行为还会随年纪的增长而变本加厉。经常受到欺凌的学生则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有的学生身体受伤要住院治疗;有的学生精神失常;有的学生性格发生变化,变得沉默寡言、孤僻古怪,缺乏信心和勇气,自卑,逃避人群,偏激;有的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自杀。而欺凌者有可能会形成反社会人格,最终走上犯罪道路。[6]
(三)社交欺凌
孤立、杯葛(英语“boycott”的音译词,集体抵制之意)以及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7]欺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本身就可以被利用做为一种暴力手段达到欺凌的效果。这种欺凌形式常某某任何人际交往的场合。其主要特征就是通过操纵人际关系对他人进行孤立。另外,造谣或以肢体语言对被害者表达鄙视侮辱抹黑的形式也很常见。例如当被害人路过欺凌者面前时,欺凌者轻蔑的目光,或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嘲讽神情与他人窃窃私语等。青少年常以小团体的方式交友,这是青春期典型的社交特点,因此青少年尤其渴望被他人接受。所以这个年龄段被孤立,由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极其严重的。[8]
(四)网络欺凌:
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9]相比传统的欺凌方式,网络欺凌具有强大的传播性和不可控性。当个人的信息被发到网上并遭到恶意抹黑时,不可控的舆论攻击,会给受害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伤害。
(五)性欺凌:
性欺凌一般分为两种:具有性侮辱的语言攻击和具有性侵性质的肢体侵犯。性欺凌的发生没有性别差异,无论男女都可能是被害者,欺凌一方和受害者之间既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欺凌发生,不同欺凌形式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事件中。有的欺凌事件同时有语言侮辱、肢体暴力、网络欺凌、甚至性欺凌的可能。[10]
三、防治校园欺凌的对策
(一)学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校园欺凌事件主要是发生在学校内或学校周围,有效的学校干预不但能及时制止校园欺凌,也能有效地防治校园欺凌。
1、重视德育教育
学校要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的规章制度,制定德育教育计划,落实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理想、道德、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拓展德育教育形式和领域。
2、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不懂法,漠视法律是重要原因。校园欺凌亦是如此,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刻不容缓。学校可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教师。让学生懂得何为违法,何为犯罪,会受什么处罚,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并能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
学校的安全教育关系着全体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是十分必要的。[11]安全教育的范围和内容很广,就防治校园欺凌而言,学校方面应结合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等。学校可以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教育中,把学生安全意识和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本要求。定期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12]
3、开展生命教育
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的同情心和帮助人的欲望会更强一些。因此,积极开展生命教育,能有效减少校园欺凌。使他们充分认识生命的意义,并珍爱生命,进而远离校园欺凌。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教凌专题教育,如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或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进行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后果及危害,让学生懂得如何有效预防校园欺凌,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欺凌行为。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多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各类教育基地、祭扫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举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把学生的兴趣引向健康的轨道。丰富的课余生活可以使学校评价体系多元化,使一些平时无法展示自己特长的学生发挥优势,从而增强自我价值感。并且学生在参加活动时需遵守相关的规则,学生能学到正确表达自我需要的社交技巧。此外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是解决冲突的积极交往模式,这也有助于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5、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信心
自信而又有良好交际能力的学生一般不容易卷入校园欺凌中。我们要尊重其兴趣爱好,多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自信是战胜校园欺凌者的重要因素,自信的孩子往往不会成为被欺凌者。
(二)优化家庭教育,加强家校沟通
家庭教育是校园欺凌防控的基础。校园欺凌问题不能仅靠学校解决,必须寻求社会多方力量的配合与支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学校无法替代的,因此学校要主动建立家校合作机制。要让家长懂得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如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宣传教育和家校联系。校园欺凌事件一旦发生,其父母也要共同参与解决问题,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处理和监控。通过家长的协助和支持,校园欺凌问题能得到更有效的防治。
综上,校园欺凌是一种复杂的现象,避免校园欺凌应该以教育预防为主。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根本是改善教育。防治校园欺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 乔某某、文某某.国内外校园欺凌研究综述:概念、成因、干预[J].社会建设.2018年第5卷第3期.
[2] 马某某.让每个学生都安全:校园欺凌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6(8):4-8.
[3][5][7][9] 百度百科词条.
[4][6][8][10] 孙某某.制止校园欺凌必须从认识它开始[J].中国好老师.2018年3月号,总第894期.
[11]申思.城市初中校园暴力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
[12]宋某某.中学校园暴力及其防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以上为《基于学校管理视角下的中小学校园欺凌及对策研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