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实”起来

本文由用户“feifangsiyue”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8-09 18:06:02 举报文档

以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实”起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背景

A.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高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新的高潮。党的十八大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

B. “重虚轻实”问题的出现

然而,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重虚轻实”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首先,教学目标方面,“重虚轻实”问题体现为高校过于注重改革,而忽视了初心。教学目标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科学思维为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高校过分强调改革,忽视了对学生核心价值观和思想素质的培养。

其次,教学内容方面,“重虚轻实”问题体现为高校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思想性。高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往往更加关注教材的覆盖面和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再次,教学形式方面,“重虚轻实”问题体现为高校过于迎合,而忽视了引领。高校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往往更加注重迎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的导向性。

最后,教学评价方面,“重虚轻实”问题体现为高校过于注重表象,而忽视了实效。高校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关注学生的表面表现和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学生的获得感,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亟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问题表现

A. 教学目标“重改革轻初心”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一些高校过于追求改革,将教学目标过于偏重于改革本身,而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心。初心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改革作为主要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B. 教学内容“重形式轻思想”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一些高校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思想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一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多样化,注重课堂活动和教学工具的使用,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教育。

C. 教学形式“重迎合轻引领”

在教学形式上,一些高校过于迎合学生的喜好和需求,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引领和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一些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反馈和满意度,过多地迎合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

D. 教学评价“重表象轻实效”

在教学评价上,一些高校过于注重表象,而忽视了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应该是对学生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的评估,但是一些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表面表现,例如学习成绩和参与活动的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的真实反映和评价。

以上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重虚轻实”的问题表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了学生的获得感,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实”起来,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教学的实际效果。三、问题影响

A. 学生获得感的削弱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重虚轻实”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学生的获得感。一方面,教学目标“重改革轻初心”,导致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改造和影响,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有效的进步和成长。

另一方面,教学内容“重形式轻思想”,使得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思想性和深度。教师过于注重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厌倦感,缺乏对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B. 教育资源的浪费

“重虚轻实”的问题也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学形式“重迎合轻引领”使得教学过程过于注重应试技巧和应付考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这使得教学过程变得功利化,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应试技巧的讲授和强化上,而忽略了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教学评价“重表象轻实效”也加剧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由于评价体系过于偏重表面的形式和外在的成绩,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表面表现和应试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真正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高。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成果无法得到有效的评价和认可,也浪费了教育资源的投入。

综上所述,“重虚轻实”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学生的获得感,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四、解决方案

A. 实现“虚实结合”

为了解决“重虚轻实”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实现“虚实结合”。这意味着要在注重思想性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思想政治理论,并将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B. 紧扣育人三维教学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紧扣育人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品德层面。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全面发展。

C. 注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为了解决“重形式轻思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思想政治理论的内涵,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D. 统一教学形式与内容

为了解决“重迎合轻引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统一教学形式与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E. 注重教学评价的实效

为了解决“重表象轻实效”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实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实际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实现“虚实结合”,紧扣育人三维教学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统一教学形式与内容,注重教学评价的实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实”起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方向。五、推动实践

A.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推动课程实践的核心力量。首先,教师应加强自身理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教师应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此外,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B. 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倡导

学校领导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将其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其次,学校领导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学校领导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C. 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主体,他们的积极参与对于推动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生应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其次,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政治素养。同时,学生还应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如参加学术讲座、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等,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以上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几个方面,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实”起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因此,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六、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但也出现了“重虚轻实”的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削弱了学生的获得感,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迫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虚实结合”,紧扣育人三维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统一教学形式与内容,注重教学评价的实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起来。

在推动实践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重虚轻实”的问题的严重性,并努力践行“虚实结合”的理念。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评价的实效,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上,而不只是简单地追求表象上的成绩。

此外,高校领导的支持与倡导也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起来的关键。他们应该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议程,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领导们还应该积极倡导教师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最后,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起来的重要因素。学生们应该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思考中,积极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他们还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实”起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