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选择题——方法练

本文由用户“qianyewei99887766”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3-27 23:06:51 举报文档

以下为《力学选择题——方法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力学选择题——方法练

方法一 直接判断法: 解答时通过阅读和观察,利用题干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和设置的条件,界定试题考查的范围和意图,选准看问题的视角,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规律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转变”或推理的简单题目,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题目。

1.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  )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2.如图所示,杂技演员站在一块被他踩成斜面的木板上处于静止状态,关于斜面对演员的作用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木板对人可能有摩擦力作用,也可能没有摩擦力作用 B.木板对人一定有摩擦

C.木板对人的弹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D.木板对人的作用力方向垂直板斜向上

3.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某某b车,其位移-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由图可知 (  )

A.b车运动方向始终不变

B.在t1时刻a车的位移大于b车

C.t1到t2时间内某时刻两车的速度相同

D.t1到t2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小于b车

4.如图所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运动轨道为椭圆轨道,其近地点M和远地点N的高度分别为439 km和2 384 km,“东方红一号”卫星 (  )

A.在M点的速度小于在N点的速度

B.在M点的加速度小于在N点的加速度

C.在M点受到的地球引力小于在N点受到的地球引力

D.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

方法二 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多对象问题时,当题干所要分析和求解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内部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可把多个物体所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称为整体性,这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思路。整体法与隔离法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一般要采取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配合起来使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5.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m的两个木块A、B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木块A放在水平桌面上,力F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作用于木块B,A、B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左侧轻绳与水平方向成α角。不计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木块A对桌面的压力为N=Mg+mg-Fsin α

B.轻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其伸长量为

C.木块A对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Fcos α,方向向左

D.木块A对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Fsin α,方向向右

6. (多选)如图, 一滑块正在足够长的粗糙斜面上匀速下滑,斜面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要使滑块静止,可在滑块上叠放一重物

B.如果要使滑块静止,可对滑块施一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力

C.滑块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时,斜面与水平地面间无摩擦力

D.滑块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时,对滑块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力,可以使其静止,但静止前,斜面与水平地面间仍无摩擦力

7. 一串小灯笼(五只)彼此用轻绳连接,并悬挂在空中。在稳定水平风力作用下发生倾斜,悬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设每个灯笼的质量均为m。则自上往下第一只灯笼对第二只灯笼的拉力大小为 (  )

A.2mg B.mg C.mg D.8 mg

8. (多选)如图所示,置于足够长斜面上的盒子A内放有光滑球B,B恰与A前、后壁接触,斜面光滑且固定于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在斜面上的木板P拴接,另一端与A相连,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今用外力沿斜面向下推A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然后由静止释放,则从释放盒子直至其获得最大速度的过程中 (  )

A.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等于A和B的机械能的增加量

B.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减小直至为零

C.A所受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代数和小于A的动能的增加量

D.A对B做的功等于B的机械能的增加量

方法三 筛选排除法: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经分析、推理先将明显的错误或不合理的备选答案一个一个地排除掉,最后只剩下正确的答案。

9.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下图中v、a、f和s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下图中正确的是 (  )



10.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受到一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A、B始终相对静止,设向右为正方向,则关于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速度v,B对A的摩擦力Ff,及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

11. (多选)某位溜冰爱好者在岸上从O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助跑,2 s后到达岸边A处,接着进入冰面(冰面与岸边基本相平)开始滑行,又经3 s停在了冰上的B点,如图所示,若该过程中,他的位移是x,速度是v,受的合外力是F,机械能是E,则对以上各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12.如图所示,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面和bc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一初速度为v0的小物块沿斜面ab向上运动,经时间t0后到达顶点b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滑。在小物块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是 (  )

方法四 逆向思维法:正向思维法在解题中运用较多,在运用时要根据物体所经物理过程的先后顺序,弄清物理过程,作出相应的受力分析,列方程解决问题。而有时利用正向思维解题比较烦琐,这时我们可以考虑利用逆向思维法解题。逆向思维法应用的基本思路:①分析确定研究问题的类型是否能用逆向思维法解决,②确定逆向思维问题的类型。(a.由果索因;b.变换研究对象;c.过程倒推等),③通过转换运动过程、研究对象等确定求解思路。

13. (多选)如图所示,有一位冒险家希望有一天能站在世界上最高的楼顶,他设想把这样一座楼建在赤道上,假设这座楼施工完成,高度为h,站在楼顶时,他恰好感到自己“飘浮”起来。设这位冒险家的质量为m,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则冒险家在楼顶受到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为 (  )

A.0 B. C.m D.

14.如图所示,将一篮球从地面上方B点斜向上抛出,刚好垂直击中篮板上A点,不计空气阻力。若抛射点B向篮板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仍使抛出的篮球垂直击中A点,则可行的是 (  )

A.增大抛射速度v0,同时减小抛射角θ

B.减小抛射速度v0, 同时减小抛射角θ

C.增大抛射角θ,同时减小抛射速度v0

D.增大抛射角θ,同时增大抛射速度v0

15.(2015·**_*一颗子弹垂直穿过三块紧靠在一起的木板后,速度刚好为零,设子弹在木板中所受阻力不变,若三块木板厚度相同,则子弹穿过三块木板的时间之比为 (  )

A.(-)∶(-1)∶1 B.1∶(-1)∶(-) C.∶∶1 D.1∶∶

16.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以与地面成θ角的速度v1射出一弹丸,弹丸恰好以速度v2垂直穿入竖直墙壁上的小孔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

A.在小孔B以跟v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射出弹丸,它不一定落在地面上的A点

B.在小孔B以跟v1大小相等、跟v2方向相反的速度射出弹丸,它必定落在地面上的A点

C.在小孔B以跟v1大小相等、跟v2方向相反的速度射出弹丸,它必定落在地面上A点的左侧

D.在小孔B以跟v1大小相等、跟v2方向相反的速度射出弹丸,它必定落在地面上A点的右侧

方法五 图象思维法:图象思维法是根据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作出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然后再利用图线的交点、图线的斜率、图线的截距、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几何图形的“面积”等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其本质是利用图象本身的数学特征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解决问题,或者说根据物理图象判断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求解某些物理量。

17. (多选)如图所示,平直木板AB倾斜放置,板上的P点距A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先让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B。然后,将A着地,抬高B,使木板的倾角与前一过程相同,再让物块从B由静止开始滑到A。上述两过程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有 (  )

A.物块经过P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

B.物块从顶端滑到P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前一过程较少

C.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大

D.物块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长

18.甲、乙同时从A处由静止出发,沿直线AB运动,甲先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经一段时间后,改以加速度a2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的速度为v0,乙一直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的速度也为v0。已知a1>a,则 (  )

A.a2=a C.经过AB中间任一点时,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B.a2>a D.经过AB中间某一点时,甲的速度可能小于乙的速度

19.一个小球以v0=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然后每隔时间Δt=1 s,以同样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且小球在升降过程中不发生碰撞,试求第一个小球在空中能与几个小球相遇(  )

A.2 B.3 C.4 D.5

20.用铁锤将一铁钉钉入木块,设木块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钉入木块的深度成正比,在铁锤击打第一次时,能把铁钉打入木块内1 cm,问打第二次时能打入的深度为:(设铁锤每次做功都相等) (  )

A.1 cm B.0.5 cm C.cm D.(-1)cm

方法六 对称思维法:对称思维法常见的应用有:(1)时间对称,如竖直上抛运动和对应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是对称的。(2)空间对称,如均匀带电的圆环,在其圆心产生的场强为零等。利用对称思维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运算,从而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

21. (多选)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A,同时在某高度有一物体B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间相遇(并非相碰)的速率都是v,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体A上抛的初速度大小是相遇时速率的2倍 B.相遇时物体A上升的高度和物体B下落的高度相同

C.物体A和B的落地时间相同 D.物体A和B的落地速度相等

22.如图所示,相对的两个斜面(足够长)倾角分别为37°和53°,在顶点把两个小球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向左、向右水平抛出,小球都落在斜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B两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

A.1∶1 B.4∶3 C.16∶9 D.9∶16

23.如图所示,阴影区域是质量为M、半径为R的球体挖去一个小圆球后的剩余部分。所挖去的小圆球的球心O′和大球体球心O间的距离是。则球体剩余部分对球体外离球心O距离为2R、质量为m的质点P的引力为 (  )

A. B. C. D.

24.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某颗地球同步卫星正下方的地球表面上有一观察者,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若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春分那天(太阳光直射赤道,白昼与黑夜等长),在日落12小时内该观察者看不到此卫星的时间为 (  )

A.arccos() B.arcsin() C.arccos() D.arcsin()

方法七 临界与极限思维法

(1)临界法解题的一般思路:找出发生临界问题的原因→找准临界状态→找到临界条件→分析求解。

审题关键:①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中存在着临界点;

②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中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是临界点;

③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值,这些极值点也往往对应着临界状态。

(2)极限法常用于快速解答选择题,或者在解答某些大题时,用极限法来确定“解题方向”。应用极限思维法时,要注意所选取的某段物理过程研究的物理量的变化是否为单调变化。若为单调变化,可假设某种变化的极端情况,从而得出结论或作出判断。

25. (多选)如图所示,水平屋顶高H=5 m,围墙高h=3.2 m,围墙到房子的水平距离L=3 m,围墙外马路某某x=10 m,为使小球从屋顶水平飞出落在围墙外的马路上,则小球离开屋顶时的速度v的大小的可能值为(g取10 m/s2)(  )

A.8 m/s B.12 m/s C.6 m/s D.2 m/s

26.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悬挂质量为m1、m2、m3的物体A、B、C。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1和T2。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

A.T1= B.T1=

C.T1= D.T1=

27. 如图所示,A是半径为R的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木板B上,竖直放置;B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光滑挡板固定在地面上,使其不能左右运动,小球C静止放在轨道最低点,A、B、C的质量相等。现给小球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使小球在圆形轨道的内侧做圆周运动,为保证小球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且不会使B离开地面,初速度v0必须满足(重力加速度为g)(  )

A.最小值为 B.最大值为 C.最小值为 D.最大值为

电学选择题——方法练

方法一 比较排除法: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但绝不可能两者都正确。

1. 如图所示,电路中灯泡A、B均正常发光。忽然灯泡B比原来变暗了些,而灯泡A比原来变亮了些。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A.R2发生断路 B.R3发生断路

C.R1、R2同时发生断路 D.R1、R3同时发生断路

2.如图所示电路中,R1=4 Ω,R2=6 Ω,电源内阻不可忽略,闭合开关S1,当开关S2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3 A,则当S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可能为(  )

A.3.2 A B.2.1 A C.1.2 A D.0.8 A

3.半径为r带缺口的刚性金属圆环在纸面上固定放置,在圆环的缺口两端引出两根导线,分别与两块垂直于某某固定放置的平行金属板P、Q连接,如图甲所示。有一变化的磁场垂直于某某,规定向内为正,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能正确反映两块金属板间的电压UPQ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应该是(  )

4.如图所示,匀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磁场在y轴方向足够宽,在x轴方向宽度为a。一直角三角形导线框ABC(BC边的长度为a)从图示位置向右匀速穿过磁场区域,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在图中感应电流i、BC两端的电压uBC与线框移动的距离x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5.如图所示,平行于某某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1 T,位于某某内的细直导线,长L=1 m,通有I=1 A的恒定电流。当导线与B1成60°夹角时,发现其受到的安某某为零,则该区域同时存在的另一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2的不可能值是(  )

A. T B. T C.1 T D. T

方法二 逆向思维法:很多物理过程具有可逆性,在沿着正向过程或思维(由前到后或由因到果)分析受阻时,有时“反其道而行之”,沿着逆向过程或思维(由后到前或由果到因)来思考,常常可以化难为易、出奇制胜。

6.如图所示,Q是单匝金属线圈,MN是一个螺线管,它的绕线方式没有画出,Q的输出端a、b和MN的输入端c、d之间用导线相连,P是在MN正下方水平放置的用细导线绕制的软弹簧线圈。若在Q所处的空间加上与环面垂直的变化磁场,发现在t1至t2时间段内弹簧线圈处于收缩状态,则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情况可能为图中的(  )



7.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金属板间有匀强电场,一带正电的粒子以水平速度v0从M点射入匀强电场,穿过电场后,从N点以速度v射出,不计粒子的重力,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如果让粒子从M点以速率v沿水平方向射入,则粒子从N点射出时的速率为v0

B.如果让粒子从N点以速度-v射入,则粒子从M点射出时的速度为-v0

C.如果让粒子从M点以速率v沿水平方向射入,则粒子能到达N点

D.如果让粒子从N点以速率v0沿-v方向射入,则粒子从M点射出时的速率为v沿-v0方向

方法三 对称分析法:对称情况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这种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快速解题。

8.下列选项中的各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圆环间彼此绝缘。坐标原点O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

9. 如图所示,无限长导线,均通以恒定电流I。直线部分和坐标轴接近重合,弯曲部分是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的相同半径的一段圆弧,已知直线部分在原点O处不形成磁场,则下图中各选项O处磁感应强度和图甲中O处磁感应强度相同的是(  )

方法四 图象分析法

根据题目的内容画出图象或示意图,再利用图象分析寻找答案。图象分析法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便于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够避免烦琐的计算,迅速简便地找出正确选项。

10.如图 (a)所示,两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间加有如图(b)所示的交变电压,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被固定在两板的正中间P处。若在t0时刻释放该粒子,粒子会时而向A板运动,时而向B板运动,并最终打在A板上。则t0可能属于的时间段是(  )

A.0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7.3力的平衡(二)习题
  2. 01 XX中学九年级数学单元测
  3.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摩擦力
  4. 动力学的图像问题
  5. 塔吊垂直度沉降观测记录表
  6. 《用量角器量角度》教学反思
  7. 弹力与摩擦力知识点
  8. 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9. -学年度*_**测试题-71d806bb***81f74b6abb4d278b
  10. 2022届七年级(下)线上教学诊断性测试(学)(1)
  11. 2.2势能的改变练习
  12. 人教版必修1 第4章 1 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
  13. 第三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14.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3.3摩擦力 教案
  15.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3.3摩擦力 教案
  16. 摩擦力教学设计
  17. 8.2cijiaoan
  18.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5.1 曲线运动
  19. 动力学的图像问题
  20. 力的动态平衡教案

以上为《力学选择题——方法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