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社会主义简史第一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社会主义简史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公元 1516 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出版,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和谐安宁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萌芽,后来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从 16世纪某某19世纪40年代,300多年间、空想社会主义影响遍及欧洲,并达于美洲。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后,空想社会主义便日渐失去了影响力。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其关于理想社会的许多构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人类自古就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人类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源远流长。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社会生产力落后、自然环境恶劣、生存竞争严酷,人类主要希望摆脱自然界的束缚,因此,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在神话世界里寄托美好期望。
原始公社解体之后,人类社会先后进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些社会形态的出现尽管是人类历史的进步,但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社会。充满着剥削,压迫、奴役,以及由此造成的贫穷,各种罪恶和仇恨。面对社会的严重不公和人间的深重苦难,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渴望有朝一日能摆脱剥削和原某某,摆脱贫困和动荡,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各个时代的先贤、志士发出不平的抗议和解放的呼声。我国古代诗篇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声音。比如,《诗经·魏风·硕鼠》中,“遂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明确表达了劳动人民向往没有剥削、压追,充满欢乐的人间乐土的社会理想。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反映了各自的理想社会。老子提出过“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孔子提出了“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墨子则构思了一个“尚贤”“尚同”的理想社会,农家、法家等也各有自己的理想社会。汉代编纂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运》,正式提出了“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构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某某,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些理想社会构想,大多是追求一种道德上的完美主义,其价值取向基本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而不是通过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更好满足社会需要。
在古希腊,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设计了“理想城邦”等理想社会构想。柏拉图以“公平正义作为理想国的准则。在这样的理想国中,治国者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或“人王,他们按照理性的指引、公正地治理国家、从而使城邦安定和谐、使每个人得到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治国者不能有自己的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切私心那念的根源。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是在柏拉图“理思国”的基础上构想的,他设想通过某种政治变革物造一个理想化的城邦,这个城邦只有公民(自由民)和非公民(非自由民)。公民限定于有产者,他们有政治权利。在此基础上使“城邦实现善德”的目的。西方先贤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带有各自时代和阶级印记,所依据的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经济社会条件、更多带有神秘色彩和幻想性质。
到了近代,随着现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兴起,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社会矛盾大量积累,使得社会改造的任务更加迫切,人们提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开始具有为社会改造提供方案的意义。但这些构想,主要出于改良和维护现存社会制度的目的,大多不包含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反思和批判。没有对现存社会进行彻底改造的思想。
古人和近代以来一些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还不是我们所说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现代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西班牙人拉斐尔在奇异岛国乌托邦5年生活的见闻。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也是空想社会主义创立的直接思想材料。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他们以“理性”为武器,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这种制度的宗教神学进行猛烈批判,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好了舆论准备,而且促进了现代无产阶级先驱的觉醒。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著作充满了“理性”“平等”“公平”“正义”“和谐”等词语。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受到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恩格斯指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据称是更彻底的发展”。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社会主义简史第一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