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连如玉
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曾参加过***人才班组织过的一次相关内容的培训,所以再读这本书感觉印象更加深刻,对于作者所提的观点感觉理解的也更加系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并没有单单从宏观的角度讲述七个习惯,不断的用细微的案例进行佐证,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以道德为基础,以原则为中心去生活,通过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的两个过渡中的六个习惯的践行,并在第七个习惯的作用下螺旋式发展前六个习惯,实现持续的成长蜕变。读完此书,收益良多,这里仅简单分享一二。
以始为终。
史蒂芬·柯某某在阐述“以始为终”的定义时,说到,“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就能确信日常的所作所为并非与之南辕北撤,并且每天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敢懈怠”,“以始为终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让我想到我们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抛开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初心和目标并不一致,但都告诉我们不能忘记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一方面这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另一方面可以随时审视行动确保不偏离方向。
作者指出,以始为终有两个基础原则,“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和“自我领导”。第一个基础原则所提的两次创造分别指智力和体力,其实也就是制定目标和付诸行动,当然作者在“以始为终”习惯中重点是阐述第一次创造,强调明确真正的目标十分重要。第二个基础原则自我领导必须先于管理,这是第一次创造,强调努力的方向(目标)要正确,正确的前提则是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原则。通过这些阐述,作者自然而然地引出:以始为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以价值观和原则为奠基的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并以原则作为生活中心。这让我想起《追求卓越》提到的“亲身实践价值驱动”,***领导者要为组织成员塑造价值观,形成宏伟愿景,激发员工热情,并将价值观落实在琐细的日常工作之中,使价值观渗透于员工的言行,这实际上也正是用价值观来引导员工制定自己的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以始为终,我感觉收获最深的是,人必须以原则为中心才可以高效和成功。思维方式决定人的态度和行为,越了解正确的原则,明智行动的自由度就越大。我们做事前先要把来龙去脉给想明白,想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如何去做这件事,这就会涉及到我们要坚守的本心,涉及到价值观,涉及到我们为人的原则。必须以原则为中心,原则是指引我们行动的价值观,原则指引着我们的思想,而思想引导着行动。有些原则无法否认地给我们带来成功和幸福,比如公正、安全、勤劳等等。正如作者所说“遵从原则,后果就是积极的;忽视原则,后果就是消极的”,如果我们所有的行动都是以这些正确原则作为标准,那我们就更可能获得成功和幸福;但是如果我们忽略这些原则,那么效率也许就会变低。比如,有了付出才有收获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价值观,一个原则,并让它来指引我们的行动,那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因为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所谓的捷径而浪费时间,而是踏踏实实地解决这个问题。
曾经和一位朋友聊天时,他说起他们单位的一件事,有一位一直以来大家都公认工作能力和业绩都很突出的同事,在一次升迁选拔中并未得到机会,在大家都认为有“黑幕”的时候,领导的解释仅一句话:以德为先,他做得再怎么好都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公家。大家一开始都不太理解,觉得没有什么不同,出发点和动机有何重要?不都是以业绩表现、以最终的贡献论英雄嘛?现在来看,这种人正是史蒂芬·柯某某说的时下最常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与大多数人的价值观背道而驰,骨子里是自私自利,好大喜功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易为大家所接受,因为它不像是一个正式警告,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更乐于去接受。
但我觉得目前我们很多同志在此问题上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认为仅仅是动起来到现场去检查工作。往往都是在集中精力、千方百计巡视检查工作中的错漏,反而给员工“挑毛病”的感觉,也完全是单方面的,与基层人员毫无沟通交流,恰恰忽视了聆听的重要性,严重失之偏颇。而我们值班巡查的“四必”要求中,必见工作人员其实也正是更多地包含了与之进行沟通交流,而并非仅仅是检查他们是否在岗在位。另外,交流并非简单的询问,交流更多是在轻松气氛下双方无拘束甚至无保留的沟通,而询问更像是上级向下级问话。
这是我读完这本书的一点点体会,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