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第1课时 -学生版

本文由用户“dgzmthong”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4 13:23:44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故都的秋第1课时 -学生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故都的秋 第1课时

主备人:周某某 备课组长:周某某 授课时间:

【课标定向】

学习目标:

1.找“文某某”,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赏秋景,掌握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赏秋景,掌握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提示与建议:

朗读描写秋景的段落,观秋色、听秋声、品秋味

【课前预习】

一、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某某。

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有着丰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但他3岁丧父,家中生活艰难。1913年,还是青年的他就随长兄赴日留学,一直到1922年,他才回到祖国。十年异国生活使他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及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的熏陶,但也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发了强烈的爱国热忱。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某某》《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集》《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郁达夫选集》等。

二、常见写景手法

1.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2.三个角度: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

3.四种手法:白描、渲染、对比、衬托(正衬、反衬)。?

4.五种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借代、通感等修辞手法。

三、朗读全文,完成下列任务

(一)给下列黑体字标注读音

潭柘寺 落蕊 一椽破屋 廿四桥 慰藉

潜意识 驯鸽 平仄 颓废 房某某

夹袄 胳肢窝

(二)词语解释

1.落寞:

2.混混沌沌:

3.疏疏落落:

4.不能自已:

(三)思考:故都之秋的总的特点是什么?(用原句来回答)

【导学过程】

导入

回顾学过的有关“秋”的诗句,体会其感情基调

a 马某某 枯藤老树昏鸦, 。

b 杜 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 。

c 杜 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 。

d 毛泽东 看万山红遍, 。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都钟情于某某,秋在他们的笔下显得意蕴丰富,风情万种。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秋有味;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某某,北雁南飞,秋有形……

   一片风景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郁达夫的脚步一起走近《故都的秋》。看看秋之于某某,又有怎样的秋色、秋声、秋味。

二、与秋相逢——聆听名家诵读,识秋。

  为了表现故都之秋的特点,作者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先找到描绘秋景的段落,在课本上标注出来。再试着给每幅秋景图取个名字,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三、与秋相知——细观故都秋景,品秋

重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椽破屋来住着”赏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句从_________觉、__________觉和_____________觉上写出了故都之秋__________的特点。

6.为什么说“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故都的秋第1课时 -学生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