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本文由用户“309721090”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5-04 13:30:54 举报文档

以下为《初中物理基本概念》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力学部分

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

2、长度的国际单位(主单位)是:米(m)

长度的其它单位是: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 m 1dm= m 1cm= m

1mm= m 1μm= m 1nm= m

4、面积单位换算:

1dm2= m2 1cm2= m2 1mm2= m2

5、体积单位换算:

1dm3= m3 1cm3= m3 1mm3= m3

1升=1000毫升 (1l=1000ml) 1l=1dm3 1ml=1cm3

6、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

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以及刻度尺的 和 。

使用时,刻度尺要沿所测的直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

中,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

c.记录测量结果应由 和 组成。

7、误差—— 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注意:a.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是不能消除误差。

b.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精确度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

c.测量长度时,需要达到的精确度要根据实际的测量要求。

8、机械运动——物体 叫机械运动。

9、参照物——被选做标准的,事先假设不动的物体。

注意: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者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匀速直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注意: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2、速度——表示物体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的运动快慢。

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能粗略的反映物体在某段路程或者某段时间

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13、速度公式:(定义式) s= -----

14、速度单位换算: 1m/s=3.6km/h

5m/s= km/h 108km/h= m/s

15、听到声音的条件:发声体———————→介质———————→耳朵

(振动发声)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 (接收到声音)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16、人耳的构造;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及其他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17、骨传声: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1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

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19、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大小:(真空不能传声)

V固体 > V液体 > V气体

注意: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 m/s.

20、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1、声音的三大特征:a. ——声音的高低。

b. ——声音的大小。

c.

注意:音调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动 ;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 和听者与发声

体的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是分辨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22、减弱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23、声音的等级用分贝划分:

a.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

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

c.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24、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每秒 次——每秒 次。

25、声与信息:声纳(回声定位)、B超(超声波)

声与能量: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碎结石

26、质量——物体中 叫质量。

注意: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 , , 的变化而变化。

27、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质量的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换算关系:1t= kg 1g= kg 1mg= kg

28、生活中测质量的常用工具有:案秤,台秤,杆秤,电子秤。

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仪器是:天平。(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29、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见九年级教材P11。

注意:a.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若指针向右偏,则将平衡螺母向左移;

若指针向左偏,则将平衡螺母向右移。

b.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

c.m左=m右+m游某某

30、密度——某种物质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注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

31、密度的公式:ρ= -----

变形公式:m=ρv; v= -----

国际单位分别是:m的单位(kg) v的单位(m3) ρ的单位(kg/ m3)

32、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的换算:1g/ cm3= kg/ m3

33、常见物质的密度:ρ水= kg/ m3 ρ冰= kg/ m3

注意:ρ铅>ρ铜>ρ铁>ρ铝 ρ海水>ρ水>ρ酒精

34、密度与温度:a、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

例: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从四面八方

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b、固体、液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气体要小。

35、水的反常膨胀: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水凝固

成冰时体积变 ,密度变 。

36、力——力是 。

注意: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37、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测量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 。(工作原理)

38、力的作用效果是:a.力可以改变 。

b.力可以改变 。

39、力的三要素: , ,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0、力的图示:用线段长度表示力的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

力的 。(注意画标度以及图示中每一格都要和标度一样长)

注意: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

4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的力叫重力。简称物重

注意: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b.重力的大小:G=mg (g= )

c.重力的方向:

d.重力的作用点: (规则的均匀物体在其几何中心上)

35、摩擦力f——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或者已经发生了

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

动的力。

注意:a.静摩擦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大小:随与之平衡的外力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b.滑动摩擦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大小:决定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对接触面的压力;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a.减小对接触面的压力;b.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效的方法)———c.用 代替 ;d.使 彼此分开。

注意:摩擦力可以做动力,也可以做阻力。

43、关于力的合成:(主要掌握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a.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

那几个力的合力。

b.若两力方向相同,则合力F= ,方向跟其中任何一个力方向相同。

若两力方向相反,则合力F= ,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若两力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则合力的范围: |F1-F2|≤F≤F1+F2

44、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

45、惯性——物体保持 的性质叫惯性。

或: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注意:a.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任何物体在 下都具有惯性,惯性大小只和 有关。

d.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不是力,因此不能说“惯性作用”

46、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

47、二力平衡的条件——a.两个力作用在 ;b. ;

c. ; d. 。

注意:a.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b.判断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就是看这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否相同

48、压力(F)——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注意:a.压力并不都是重力产生的。

b.压力的方向总垂直于受力面。

49、压强(P)——物体 。

50、压强定义公式:P= ---- (适用与固体,液体,气体)

国际单位:F的单位(N), S的单位(m2 ), P的单位(Pa)

51、增大压强的方法:a.当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

b.当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

c. 压力的同时 受力面积。

5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a.液体对容器底部和 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

b.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c.不同液体的压强跟液体 有关。

5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受到 力和液体具有 。

54、液体压强的计算:P=

(注意:液体密度单位是kg / m3 ;h表示液体的深度

是由自由液面到液体中某一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此公式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 和 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横截面积、形状等无关!

55、判断装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压强时:

先根据P=ρ液gh计算压强,然后根据F底=PS底 来算压力。

注意: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不一定由液体的重力产生,要根据容器的形状是否

规则来确定容器底部压力与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a.上下粗细相同的容器 F底=G液;

b.上面粗,下面细的容器 F底G液;

56、判断整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压强时:

先根据受力情况,判断压力大小(注意:如果是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一般等

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量),然后根据公式P= 计算支持面所受的压强。

57、连通器——上端 ,下部相 的容器叫连通器。

连通器中装同种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保持 。

58、常见连通器:a、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b、水壶与壶嘴组成连通器。

c、锅炉与外面的水位计组成连通器。

d、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

59、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60、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 实验。

历史上第一次测定大气压数值德实验: 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大气压的值与玻璃管粗细、形状无关,只与水银柱的 有关。

61、大气压强的大小及各单位换算:

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 Pa.

62、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度越高,气压 ;高度越低,气压 。

63、大气压变化对沸点的影响: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 。

64、气压计  测定大气压强的仪器:

分为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也叫无液气压计)

65、会运用大气压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相关现象:

例如: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取药液、茶壶的盖上开有小孔、钢笔吸墨水

抽水机的原理、拔火罐、等等

66、流体  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 。

67、流体的压强规律: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

例如:机翼是如何获得升力的?

67、浮力F浮 ——浸入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

的力叫浮力。

注意: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浮力的方向: 。

68、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是由于物体周围的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产生的。

69、称重法  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大小G1,然后将物体浸入液体,此时测力计读数为F,则有F浮=

70、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一切液体或气体)

a.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

重力。 F浮=G排=ρ液gv排

b.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F浮=G排=ρ气gv排

特别注意:

a、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质量、运动状态无关。

b、物体浸入液体时,有全部浸入(浸没 V排=V物 )和部分浸入(V排G物 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

当F浮=G物 时,物体悬浮;(即可以停留在液体中的任意深度的地方)

当F浮

以上为《初中物理基本概念》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