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亲子共读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亲子共读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
研 究 方 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读书体现着人类文明和智慧
“腹有诗书气自华” —— 读书改变了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人的气质。在我国,读书历来是件美好的事。先贤们甚至切身感受到“三日不读,则觉面目可憎”,读书成了社会风尚,就连社会底层的农民也要在自家大门上贴上“耕读世家”的横额,一个个刻苦攻读的事迹千古流传。
书籍承载了人类的文明智慧,记录了历史的变革,引领我们进入21世纪,在个人的成长与社会进步共同要求之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提出让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孩子一起走进书籍的海洋,让老师家长引领着自己的孩子与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们展开心灵的对话。
2.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当我们越来越重视读书时,我们的孩子们呢?他们生活在电视、电脑、游戏充斥的社会中,耳濡目染的是直观的表演,没有经过大脑的思索,这些知识来得那么肤浅,那么不禁磕碰。
那么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时到底担当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请看我们对学生和家长关于“课外阅读”的调查问卷中的几个片段。
第一,管制。有的家长在陪读过程中充当“监工”的角色,孩子学习时,家长端坐旁边,不时旁敲侧击:“你又想玩了?”“你的心跑哪儿了?”有时干脆来点武力征服。孩子处在这种情况下,思维游离不定,既要思考问题,又要顾及家长反应,其效果可想而知了。
第二,包办。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社会上攀比之风又加重了父母的期望。他们希望孩子成绩优异,在班上有地位,自己脸上也光彩。考试无法代劳,作业则可以从中“帮忙”。比如,做算术时,有的父母代审题、代演算、代解难题;写作文时,有的父母写好,让孩子抄一遍,或口述,孩子听写。
第三,陪读。有的家长是真正的做到“陪读”,自己坐在一旁,或看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或和朋友聊聊天,或埋头干自己的事……而对于孩子的学习却不闻不问。
从以上片段不难看出,现代家庭严重缺乏阅读的氛围,缺少文化的含量。现在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但如果把这种期望局限在“分数”上,那么这种期望是片面的;如果放弃父母自身的发展,自己不学习,不读书,却要求孩子读好书,这是不公平的。在学习的道路上,家长的理解支持、合作鼓励对孩子尤为重要,要让孩子喜欢阅读,让阅读能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家庭的影响举足轻重。
针对小学生和家长课外阅读的现状,我们和家长、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尝试,积极倡导“亲子共读”。 所谓“亲子共读”,即家长确立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以良好、开放、多样的家庭学习氛围,与孩子共处、共学,读懂孩子的个性、情感需求,与孩子共享成长的乐趣,一起发展。可以说,“亲子共读”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课题研究和实施的主要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课外阅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丰富语言素材,具有多重功能,但功能的发挥必须以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课外阅读量为基础,这又得依赖于教师和家长在这方面的正确引导与有心培养。
2.《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些要求既强调了学生在阅读材料上的精选,又提出个性阅读的必要性。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和家长有必要为学生建立一个丰富的物质资源基础,并做好读书兴趣的激发和读书方法的指导。
3.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某某《朗读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课题研究经验和能力。
九、预期成果形式
1.学生读书记录卡;
2.教师优秀论文集;
3.阅读指导课案例集;
4.书香校园活动成果集;
5.课题实验报告。
【参考文献】
1.邓某某·创建学习型家庭营造孩子成长的良好氛围·家长频道,2006年11月
2.王某某·课业负担减轻后课外阅读什么怎么读·中国教育报,2001年第5版
3.巴丹·阅读改变人生·XX东方出版社,2004年4月
4.包昌升·李某某·课外阅读的“软肋“在哪里·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4年第6版。
5.老夫子·家庭式亲子共读系列讲座之一·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究网
6.吴某某·不为什么而读·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4年第5版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亲子共读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