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暑假知识衔接之修辞手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21暑假知识衔接之修辞手法
【梳理复习】
同学们,我们在二、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吧: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做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排比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对于四年级的同学来说,必须了解以下反问、设问的修辞知识:
1.反问
反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可用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2.设问
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1)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2)设问的种类
①一问一答。即提出一个设问句,紧跟着写一个答句。此种设问,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和吸引读者。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②几问一答。即先集中提出一连串设问句。然后,集中加以回答。此种设问,能增强论辩力量,引人深思。例如:他不是要在南方过年么?为什么提前回来了?一推门,我就看到了一个奇迹:一把褐色的样式古朴的陶土瓦壶,在蜂窝炉上咝咝地冒着水汽。
③连续问答。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此种设问,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当之气势,具有强大的论辩力量。例如: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也拿起刀来。这是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才找到的办法。这个调查研究很重要。看到人家手里拿着东西了,我们就要调查一下。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是刀。刀有什么用处?可以杀人。他要拿刀杀谁?要杀人民。
【衔接起跑】
对于即将升入五年级的同学来说,还必须了解以下反问、设问的修辞知识:
1.反问的作用
从反面提问,答案就在问题中,运用疑问的语气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和强烈感情。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省的作用。反问也常被称作为激问、反诘、诘问。
例如:童话《勇敢的卫士》描写在防风林保护下,经历狂风暴雨,庄稼安然无恙。“敌人的阴谋全部失败了,你看,庄稼不是已经成熟了吗?微风中,饱满的麦穗正摇晃着脑袋,激动地说:“感谢你们,勇敢的卫士!”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反问句,强烈地表达麦穗对防风林的感激之情。
2.设问的作用
(1)可用设问做文章的标题。例如:《好人没好报?未必》,这样的标题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接着介绍了海底世界的情况。用设问做文章的开头,能够确立题意,开拓下文,使文采锐增,文章结构趋于完美。
(3)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人,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说勤奋》一文为强调勤奋的重要性就运用了设问的方式:“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3.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对全军覆灭。⑦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⑧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⑨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短文中共有三个问句。
第一个是设问句,它在文中起 作用,第 自然段是这个设问句的回答。第二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应为:
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要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暑假知识衔接之修辞手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