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本文由用户“lizshanshanhongxing”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3-23 06:20:08 举报文档

以下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本单元的概要:

本单元位于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 本单元包括“文明的曙光”“伟大的发明”和“杰出的智者”三个学习主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 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 献。

本单元知识点:

了解一些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传说, 知道四大发明的内容, 知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以及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知道孔

子、孙武、郭某某、李某某等文化为人的主要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

本单元能力培养:

初步学会阅读简单的史料, 初步具有所掌握的史料进行简单的探究、 概括和归纳的能力,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本单元思想教育内容: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热爱科学。

本单元教学重点 :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 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学生感到作为炎黄子孙非常骄傲和自豪。本单元课时安排: 课题 1《我们共同的祖先》

课题 2《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课题 3《与历史为伴》

1

一、寻根问祖

1、文明的曙光

我们共同的祖先〖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 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3.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

族认同感。

〖教学准备〗 1.事先掌握学生对“炎黄子孙”这一称呼的了解程度。

2.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准备一些有关炎帝、黄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文字及插图。

教师提问:“身着不同服装的孩子各自站立在什么位置上?请你们猜

猜看,他们手里举着的是什么?”(图中展现了埃及的象形文字    在羊皮上、 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在泥板上、 印度的梵文   在贝多罗树叶上和中国的汉字   在纸上。 )

2.讲解与讨论。

知识与技能 : 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 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搜集资料展示资料,进行讨论。

活动重点 :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 活动准备 : :1、世界地图。 2、四大文明古国起源的相关资料。

3、 准备一些有关炎帝、黄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活动过程:

课题 1《我们共同的祖先》教学设计

1、、导入: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它们是:

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长江和黄河。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看四条河流的位置。

看录像:

四条古老河流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你了解吗?

看录像。(了解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的情况)问:你从这段录像中了解到什么?

这些文明古国的存在与发展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那么关于古代中国祖先的起源你了解多少?为什么说我们是‘炎黄子孙’?教科书中给

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关资料。请看 P4 –5。体会。

《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

教学目标: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教学重点:精讲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古老神话和故事, 使学生从中感悟中华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1、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我们祖先的一些故事。大家感到他们都是 一些很伟大的人。 然而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中, 还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你听说过“精卫填海”的故事吗?看书 P6.

2、了解与讨论: 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师可根据学生的感受归纳出某种好品质板书出来。板书:勇敢

你还能讲些反映我国古代人民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故事吗?(板书) 如果学生准备的故事多,可安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了解到许多古代的美丽传说故事。 我们从中不仅被故事的曲折情节所吸引,还被传说中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及勇敢的民族精神所感动。

希望每位同学在成长中也能继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 做一个诚实、善良、勇敢的人。

4、课后作业:调查了解你所感兴趣的某样东西的来历。重点记清时间。如:某食物或生活用品等。

《与历史为伴》

教学目标:

知识: 1、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历史感。 2、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方法。

3、通过风筝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历史与自己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风筝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历史与自己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方法。

教具准备:公元纪年法图例。

丝绸的来历资料。教学过程:

导入:

问:你是哪年出生的?哪年上学的?

板书: 1994 年 6 月

2000 年 9 月

准确的读法应该是:公元 1994 年 6 月。公元 2000 年 9 月。

这种读法就是公元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 ,是准确表达历史事件的一种方法。学习:

讲解公元纪年法的方法。看书 P8。图例。公元;世纪;年代。练习:

准确说出今年的历史时间。公元 2004 年 9 月 8 日。21 世纪;一十年代。与历史为伴 :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中, 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就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找到自己与过去的联系。比如小英的发现。看书 P9 内容。

问:小英与风筝有什么联系?

你与历史有什么联系?请举例说明。小组交流。

总结:

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历史, 无论我们使用的物品、 吃的食物、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庭以及我们自己都是如此。 历史和我们的生活相依相伴, 他里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位于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包括“文明的曙

光”“伟大的发明”和“杰出的智者”三个学习主题,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 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学习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媒体内容与形式

教学过程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道德标准判断生活中的各种行为, 有清晰的是非观。他们已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生活案例, 通过对生活案例的思考进一步理解感悟所学知识。 辨析题、问答题的说理已不再是学生难以跨越的鸿沟。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我国最早的人类起源和种植起源,理解中国人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简单的史料, 初步具有所掌握的史料进行简单的探究、概括和归纳的能力,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热爱科学。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 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解决措施:古国起源的相关资料通过活动体验我国祖先的传说与神话故事。

难点:理解中国人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解决措施: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 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1、世界地图。 2、四大文明古国起源的相关资料。 3、我国祖先的传说与神话故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 文明的曙光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

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它们是:

谈话导入、揭 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

看录像:了解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的情况。

示课题。

格里斯河、长江和黄河。 10

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看四条河流的位置。

1、 你从这段录像中了解到什么?

这些文明古国的存在与发展都为世界文明的发

10

1、 看 P4 –5 。

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那么 谈体会。

关于古代中国祖先的起

源你了解多少?为什么说我们是‘炎黄子

孙’?教科书中给我们 提供了一些有关资料。 请看 P4 –5。体会。

初步感受文明古国的存在与发展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展开活动

2、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中,还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你听说过“精卫填海”的故事 吗?

你有什么感受?

3 讲解公元纪年法的方法,准确说出今年的历史时间。。

4、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中,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就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找到自己与过去的联系。

3、总结:



2 看 书 P6. 听故事 25

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

15

公元 2004 年 9 月

8 日。21 世纪;一十年代。

15

比如小英的发现。看书 P9内容

5



感受我国古代人 民艰苦奋斗、 勤劳勇敢。

通过风筝等日常 生活中的事物, 感受历史与自己的 密切联系。



思品课教案——伟大的发明,传递文明的纸

一,教学题目; 2,伟大的发明 ,传递文明的纸。二,教学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纸的由来。

2,让孩子们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3,让孩子们对造纸的祖先蔡伦产生敬佩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让孩子们了解在没有生产纸之前,人们是通过什么东西来进行书写和交流的。

2,造纸的流程。

3,让孩子们结合现在的生活谈论一下纸的用处。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叫孩子们随便拿出一张纸,问他们知不知道造纸术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人发明的?

( 2)抛出第二个问题,孩子们,加入我们想象一下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入没有纸的话会是什么情景?

( 3)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好奇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五,阅读与讨论;

( 1)叫孩子们阅读书上关于东方说给汉武帝写信用的三千多根竹筒。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 来大胆的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

( 2)在教孩子们阅读一下关于西方人写圣经用的 300 张羊皮的故事。

(3)结合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信的故事和西方写圣经用了 300

张羊皮的故事。让孩子们自由的讨论。

( 4)让孩子们理解为什么古人要说 “读书破万卷, 学富五车 ”的含义,原因在哪里?

六,探究活动;

( 1)让孩子们看一下在当时造纸的流程,让孩子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当时的东汉时期,造纸有哪些工序?

( 2)同桌之间的两个同学进行讨论,出了书写意外,纸还

有哪些用途?

( 3)师生一起探讨,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在哪里?七,家庭作业;回家后和父母一起讨论造纸术的流程和故事。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和插图, 并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雕版印刷是怎么回事? (印刷术的初级阶段是雕版, 即选择质地细密坚实的木材做成木板, 把要印的字或画用刀反着刻在木板上。 印刷时, 在木板上涂上油墨,然后将纸铺在上面,用刷子轻轻一刷,再把纸揭下来,文字或 画就印在纸上了。)

雕版印刷有什么好处? (可以反复使用多次, 也就是说, 可以印刷许多

份同样内容的书籍。)

雕版印刷有什么缺点? (制版费力费时, 每一块版只能印同样的内容。 )

三、阅读与讨论。

“雕版印刷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块版刻好后,几百、几千、几万份同 样的作品就印出来了。 这比手抄笔录不知要快多少倍呢! 但正如同学们讨论中所提到的, 雕版印刷要一刀刀的刻, 非常费时费力, 有时一本书一刻就是几年; 如果刻错一笔, 整版就要报废。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又一项伟大发明, 也是印刷史上的一个伟大飞跃。 它的发明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毕。”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 15 页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优越性是什么”的问题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说明:“最早的活字是用胶泥制成的。 把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的一端刻上反字,在火上烧硬,就制成了活字。印刷时在铁板上铺上松香,按 需要将一个个活字码好,用火加热,使松香融化,待到松香冷却后,一个 个活字被固定住,版就制好了。印刷时在版上铺好纸,涂某某,一印就成 了。需要印刷不同的内容时, 可以将松香加热烧化, 把字拣出来重新排版。活字可分离可拼合, 十分方便。 同纸的发明一样, 印刷术的发明大大加速了人类前进的脚步,所以被称为‘文明之母’。”

四、体验 活动。

各小组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中任选一种印刷方式,体验不同的效果。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分配给每个小组, 布置或者让学生自己选择要印刷的文字。

在体验雕版印刷过程中, 学生可用准备好的曲别针或钥匙在长条肥皂平滑的一面刻字,其他的学生可以帮助涂印油,铺纸,印刷。

在体验活字印刷过程中, 学生可把3厘米见方的肥皂块当作活字, 分别刻上不同的字,然后涂印油,铺纸,印刷。

五、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印刷成果。

六、教师 总结。

“我国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场革命, 它很快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对于世界文明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中国人民以其天才与勤奋为世界科学与文明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 大贡献。在我国的历史书上, 对这一技术的发明者   布衣毕, 只有简单的记载(在史书《梦溪笔谈》中只有 72 个字的记载),但世界发明史上却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名字。”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 15 页的“我的体会”。

《沟通全世界的指南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道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发展的杰出贡献。

2、初步掌握阅读史料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以及对世界文明的重大影响。教学难点

理解人们如何利用指南针沟通全世界教学准备

1、为个小组准备一块锯片,一条细线及一块磁石

2、师生搜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引入 中国是世界四大发明古国之

一,其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其中让我们骄傲的是古代四大发明, 包括印刷术、 指南针、造纸术和火药,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起到了巨大 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沟通世界的指南针。

复习已有知识,准备探究新知。

知 道 指 南 针的 发 明 与 应用 是 中 华 民族 对 于 世 界发 展 的 杰 出贡献

二、了解指

1、出示相关指南针资料,组

1、阅读资料,

初 步 掌 握 阅

南针的历史

织小组竞赛。

以 抢 答 形 式 回 读 史 料 的 能

2、讲解指南针工作的原理。

答问题。

力和搜集、整理 资 料 的 能

力。

三、活动探

1、指导学生制作简易指南针。

1、自己动手制 培 养 学 生 的



究



作简易指南针, 探 究 能 力 和





2、组织汇报指南针在各个领

上台演示。 发 散 思 维 能





域的应用

2、小组派代表 力





如:航海、航空、旅行、大

地探测

汇报。





3、展示新式指南针图片。







4、如果你是设计师,会给指

3、欣赏新式指





南针设计什么新功能

南针。







4、想象新功能



四、总结延

1、组织学生欣赏世界各地图

1、 欣赏 培 养 学 生 的



伸

片,问:如果带上你设计的指

图 片 , 大 胆 探 民 族 自 信 心





南针,会向世界哪个角落出

索。 和自豪感。





发,探索什么?







2、总结:同学们,我们翻开

2、为中华民族





历史的画卷,发现我们的祖先

类感到自豪。





曾经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成







就,全世界瞩目, 其中指南针







的发明给不同种族,不同地







方,不同国家的沟通搭起桥





 

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能力目标:理解火药的发明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同时了解火药也增加了战争的危险。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科学与迷信的复杂关系。进一步认识四大发明的伟大,萌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古代火箭图和现代火箭图。三、教学过程:

1.导人。教师提问: “提起火药,谁都知道它的厉害,不过,你们知

道火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17 页的课文,并观察炼丹爆炸图。

2、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 “火药是古代炼丹师偶然发现的。本来炼丹师是为了求得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 却意外地炼出了能够置人于死地的火药。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科学与迷信往往是奇妙的

结合在一起的,火药的最初发明就是这样的。当硫磺、硝石、木炭这 三样东西混合在一起, 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加热, 极容易着火甚至发生爆炸。说不定还有一些炼丹师曾为此丧生呢! 虽说他无意为科学献身,但科学史上却永远不会忘记是炼丹师发明的火药。 但是仅仅靠偶然发生的事故是不能产生真正的发明的, 人们在炼丹炉经常发生的爆炸事故中,经过反复摸索、尝试,才最终有了火药的发明。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 17 页下方的图(它们分别是古代不同时期的火箭) 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 这些早期的火箭是怎样发挥火药的威力的?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关于万户的文字和图画,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 18

页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文字和照片。教师强调: “当你们为宇宙飞船过游太空而赞叹的时候,应当记得像万户这样伟大的先行者, 更应当记得发明火箭的是我们的祖先。 现代火箭是高科技的产物, 比早期的火箭不知进步了多少倍,但它们在原理上却是相同的。 ”教师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人类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 如关于前苏联第一次进人大空、美国宇航员登月等,不必详细,但应当简单予以说明,以 开拓学生的视野。 4、小小辩论会。教师向学生说明: “火药发明的利与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对此可能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召开一 次小小辩论会,题目就叫做 “火药的出现是不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 展”。教师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辩论活动进行总结,应特别强调的是,问题

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利用火药, 火药是否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最终还是由人类自己决定的。

四、布置作业:

搜集下一节课所需要的资料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平均海拔在 4000 以上。”

( 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黄河的源头是高山融化的雪水形成的。

( 3)黄河发源后,沿地势曲折东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

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9 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 5460

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 4)指导学生练习。“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黄河的发源地,并寻找黄河流经的 9 个省(自治区),再查找这 9 个省(自治区)的简称。”

( 5)朗读并记忆歌谣。朗读并记忆教科书第 51 页的歌谣。

( 6)学习并理解教科书第 52 页的课文“九曲黄河天上来。”

3、识图练习。在中国地形图上查找黄河的源头、流经的省(自治区)和入XX中。

4、学生开展‘探究黄XX头和流程’活动的成果汇报。由学生中国地形图汇报黄XX头青海段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黄河的源头是高山积雪融化而形成的,黄XX头是高原草甸地区,那里黄

河的河水是清澈的, 并不浑黄; 黄XX头地区主要是藏族同胞生活的地区;



作业:在中国地形图或黄河流域图上查找黄河的源头和流经省(自治区)、流入的海洋。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形式与政策疫情心得
  2. 单元教学计划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格式模板
  5. 小学组织学生观看 《开学第一课:少年强 中国强》活动总结
  6. 坚定“三信”心得体会
  7. 祝福我的祖国-主持稿
  8.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
  9.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0. 秋三上科学教学计划
  11. 学年上期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12. 小学国防教育工作方案
  13. 大学生思想汇报
  14. 6.十九大报告“关键词”
  15. 疫情期间大学生对身边的党员、党组织认知度调研
  16. 三年级数学线上学习单元质量调研答题卡
  17. 石化一小三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18. 单元教学反思(第单元)
  19. 形式与政策材料
  20.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上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