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3 月光曲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3 月光曲
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4.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2.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某某”多媒体课件;查找有关贝多芬生平事迹简介资料,制作阅读卡片资料;查找有关贝多芬写《月光曲》的传说,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播放乐曲,揭示课题
1.播放《月光曲》演奏视频。
提问:大家听了这首乐曲,最想知道什么?
导入:这首乐曲是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关于它的创作,有一个传说。(板书课题:月光曲)
2.学生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关于贝多芬,你们有哪些了解?(指名学生简要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某某代表人物之一。他自幼随父亲学习音乐,1778年第一次登台演出,1792年定居维也纳。1796年起听觉衰弱,晚年两耳失聪,只能通过笔谈与人交流。贝多芬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音乐遗产,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一环节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板块二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过渡: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2.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请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思维导图,请用一两句话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
板块三 聚焦对话,交流体会
1.默读批注:学生默读第2~7自然段,把三次人物对话画上不同的记号,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2.品读皮鞋匠兄妹俩的对话,感受盲姑娘的美好心灵。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思考:盲姑娘为什么这样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
预设:
①从“那有多好哇”体会到盲姑娘特别热爱音乐。
②从“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体会到盲姑娘善解人意,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热爱音乐的无奈和淡淡的凄楚。
(3)指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陶。教学设计成功之处如下:
一是抓住人物三次对话,引导学生研读关键语句和短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以读代讲,如,默读,圈点、批注感受,组内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体会,动作表演读,变式朗读,创造改编表演读人物对话,让学生在个性化朗读中,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二是引导学生围绕第9自然段某某《月光曲》旋律变化的语句,运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想象三幅瑰丽的画面: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月亮升高,刮风卷浪;月照浪花,风卷巨浪……体验乐曲旋律的美妙:悠扬舒缓→气势渐强→高昂激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走进《月光曲》,真切感受语言美、品味意境美、享受艺术美。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23 月光曲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