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选修课《诗词鉴赏》教学大纲.12.16》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诗词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
编码
英文
名称
Poetry?Appreciation
适用
专业
本科各专业
归属
单位
通识***
(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学分
2学分
总学
时
30学时=30理论+0实践
先修
课程
中学语文
后续
课程
一、课程介绍
诗词鉴赏是一门以中国古代诗词名作为鉴赏对象的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鉴赏水平,间接培养写作能力,实现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诗词宝库的灿烂辉煌,把握每类作品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基本特征,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并能写出具有个人见地的诗词赏析文章。
二、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及编码
分类
目标
课程目标
编码
知
识
了解人文精神及人文精神与文学的关系。
1.1
了解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分类情况。
1.2
掌握鉴赏优秀诗词作品的方法。
1.3
掌握作者生平、思想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4
掌握作品的内涵及艺术特色。
1.5
掌握中国古代诗歌中诗、词异同点和基本特征。
1.6
能
力
提高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2.1
能运用文学鉴赏理论解读古代诗歌作品。
2.2
培养和提高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审美力。
2.3
学会有效的查阅资料和获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4
培养独立思考意识和批判精神,开拓创新的能力。
2.5
培养后续学习、人际、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2.6
素
质
弘扬人文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3.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怀。
3.2
拓宽学生的文学与文化视野,陶冶性情,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3.3
确立学生对真、善、美的认知、辨别和鉴赏,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3.4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
3.5
三、主要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
(一)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生讲生评等等。
(二)考核形式
课程属于公共课。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方式包括出勤、课堂讨论、习题作业等,该项成绩占课程成绩的40%;结果性方式为上交诗词鉴赏作业;该项成绩占该项成绩占课程成绩的60%。
表2:课程考核指标明细表
考核方式
权重
考核指标
考核方式
考勤情况
10%
满分10分,每次签到缺勤扣除1分。
教师评价
平时成绩
30%
平时成绩=互动表现+习题作业
教师评价
期末作业
60%
提交作业,教师批阅给分。
教师评价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一)建议教材
《古代诗词鉴赏》,张某某等.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
(二)教学参考书
1.《大学语文》,王某某、丁帆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2.《大学语文》,徐某某、齐某某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3.《大学语文》,魏某某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4.《中国古代文学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通过李清照的介绍了解李的才华与爱情。让学生感受爱情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一节 花间词人
一、花间词产生
二、花间词风格
三、温某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第二节 苏轼
一、苏轼生平及思想
二、乌台诗案
三、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赏析
第三节 辛弃疾
一、辛弃疾生平及思想
二、辛弃疾南渡
三、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赏析
第四节 李清照
一、李清照生平
二、李清照的爱情
三、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
七、教学大纲编写信息
[制订单位] 通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制订人签字] 杨某某
[审核人签字] 林某某
[修订时间] 2021年12月18日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选修课《诗词鉴赏》教学大纲.12.16》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