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
教学
要求
1.会认“蚱、啃”等10个生字,会写“蝴、蚂”等15个生字,会读“蝴蝶、蜻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4.体会“我”的内心感受。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5.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点
难点
1.体会“我”的内心感受。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
课时
2课时
/
/
1.会认“蚱、啃”等10个生字,会写“蝴、蚂”等15个生字,会读“蝴蝶、蜻蜓”等词语。
2.默读课文,弄清文章结构,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
/
多媒体。
/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萧红(1911—1942),中国女作家。原名张某某,**_*今*_**人。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与萧军合出小说、散文集《跋涉》。另著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某某》,短篇小说《小城三月》,小说、散文集《牛某某》等。
2.简介《呼兰河传》。(出示多媒体)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3.谈话导入:为什么萧红对祖父的园子会如此念念不忘呢?祖父的园子给萧红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让萧红魂牵梦萦的“祖父的园子”,感受萧红的童年生活。(板书: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 再读感知,弄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祖父的园子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联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1)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园子的基本样貌。
(2)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
(3)第三部分(第15~19自然段):再次写园中的景物。
(板书:园子的基本样貌—在园子里的活动—园中的景物)
四 细读课文,初感园子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园子的基本样貌。
(1)指名读,自由读。小组交流:从这三个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祖父的园子里有许多昆虫。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表现了蜜蜂的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②“明晃晃”是园子留在“我”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红的红,绿的绿”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园子里的事物的喜爱。
③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老榆树的活力。
④“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作者描写得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2.指导朗读:有感情地读这几段话,用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五 图片展示,欣赏园子
出示“祖父的园子”图片,学生感受园子的热闹和生机勃勃。(板书:热闹 生机勃勃)
六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家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了“我”孩子的天性,舒展了“我”的人生。(板书:无穷的乐趣)
2.因为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有“我”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在这里的点点滴滴。(板书:眷恋童年 怀念祖父)
四 布置作业
课后读一读《呼兰河传》,和同桌交流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情节。
/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理解、感悟,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阅读的方法,最终达到自主阅读和理解、感悟的目的。
/
祖父的园子
园子的基本样貌——热闹 生机勃勃 满心喜爱
在园子里的活动——快乐和顽皮 无穷的乐趣
园中的景物——快乐和自由
眷恋童年 怀念祖父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