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三节 汉族民歌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三节 汉族民歌
教材分析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汉族作为中国人口 最多的民族,更是产生了大量旋律动听、歌词优美、情绪饱满的民歌。与中国的少数 民族相对集中的群居生活不同,汉族在我国分布地区非常广泛,各地区又有巨大的地 理人文生活差异,所以汉族民歌也就有了区域性的风格特点,不同地区音乐风格也有 明显的不同。本节课选取了《澧水船夫号子》《脚夫调》《姑苏风光》《孟某某》和《幸福哥》等具 有地方风格的汉族民歌,通过聆听对比与感受分析,了解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探讨 和总结汉族民歌的区域特点。
教学目标
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聆听与体验,进一步了解民歌的概念。
能积极参与讨论汉族民歌各色彩区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在体验、交流、探究 的基础上,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能根据音乐特点听辨部分民歌的色彩区。
教学重点
欣赏各类汉族民歌,分析各色彩区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听辨汉族民歌各色彩区。
教学过程
(一)教学铺垫
聆听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色。
音调高亢激昂、气势磅礴、节奏明快、雄浑粗犷,衬词多于唱词,一般由一人领 唱,众人以衬词帮腔合唱。
民歌的概念和特点。
民歌的概念:劳动人民口头流传的歌曲,表达劳动人民内心情感和生活场景的一 种歌曲。民歌的特点:篇幅短小、即兴性强。
3.民歌的体裁及特点
类型
旋律特点
歌词内容
分布区域
山歌
旋律自由、乐句不工整、音 高跨度较大
多表现生活疾苦
多分布在山区或生活水平 低的地区
小调
乐句工整、节奏活泼
多表现生动的生活场景
多分布在生活水平较高的 区域
劳动号子
乐句较短、节奏性强、铿锵 有力
表现劳动场面,多语气 助词
全国
(二) 聆听赏析民歌
听赏歌曲《脚夫调》。
学生说感受、找歌曲特点。教师小结:这是一种高亢的西北腔,以“信天游”为 代表,音调高亢悠长,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
听赏歌曲《弥渡山歌》。
学生说感受、找歌曲特点。教师小结:旋律高亢悠扬,节奏自由。
听赏歌曲《姑苏风光》。
学生说感受、找歌曲特点。教师小结:旋律细腻婉转、软糯柔情。节奏明确、段 落工整。吴侬软语的方言特征明显。
欣赏河北民歌《孟某某》感受形式为形式为起、承、转、合四句结构。本课学习的《孟某某》是在江苏 民歌《孟某某》曲调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5.欣赏湖北民歌《幸福哥》领会歌曲采用了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前半部分的和腔 用重复的手法巩固了主腔的地位,后半部分的和腔以扩充的手法将
情绪推向高潮。
(三) 民歌的色彩区
探究民歌风格形成原因。
学生分组从民族语言特点、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方面讨论各地民歌 风格差异原因,并交流讨论。
汉族民歌色彩区的划分及风格特点介绍。
民歌色彩区的划分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按照自然地理区域划分,如分为南方、 北方两大区,细致划分如西北、东北等区。也有按照汉语的方言区划分,如客家民歌 等。还有按照水系来划分的。
今天主要介绍西北、西南、江浙三个色彩区的汉族民歌:
西北色彩区:山西、甘肃、宁夏和陕西大部分,青海、内蒙、河南部分地区。地 理环境为高原山区,气候、土地条件差,人民生活相对困苦,使用西北方言。音乐曲 调高亢,旋律跳进多、起伏大,情感真挚深沉,气质粗犷、淳朴。
江浙色彩区: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区。文化比较发达,人民生活较富裕, 被称为鱼米之乡,古代吴、越国之地,方言为吴某某。民歌以小调为主,结构短小,旋 律多为级进,曲调细腻婉转、清秀绵柔,情感淡雅。
西南色彩区:云、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周某某 演唱的《浏阳河》是流行的R&B风格;王力宏也用R&B风格演唱过《在那遥远的地 方》这首维吾尔族民歌;宋祖英在维也纳演唱《茉莉花》时,是西洋交响乐团伴奏和 欧洲美声合唱团合作演唱的。
(五)小结全某某
汉族民歌丰富多彩,分布面广,是中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今天听 了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民歌,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组织的民族音乐采集、记录、印 刷、出版、传播。但是由于民歌的传统流传方式是口头流传,很多民歌早就已经随着 时间消失了,留给我们的只有遗憾。希望通过课堂上对民族音乐知识了解的深入,同 学们能够发现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从而爱上民族音乐,让我们的文化瑰宝永远地流 传下去。谢谢!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三节 汉族民歌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