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说课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是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二、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我采用学生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井某某),小鸟落在(井某某)。理解“井某某”,并举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某某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龙华小学 付燕秋
教学目标:
1.主动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生字。积累“酬谢、叮嘱、发誓、倾盆大雨”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听过《宝莲灯》《精卫填海》《八仙过海》这些故事吗?这些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都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情节引人人胜,人物具有超人的力量。我们把这些故事叫作民间故事。
2.师: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是一个叫海力布的人变的,大家就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猎人海力布)生齐某某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昨天已经预习过课文,先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读音:狂风怒号,崩塌,淹没。
(2)字形、笔画:酬、延。
2.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会变成一块石头呢?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读后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3.生讨论、交流,师归纳板书。
起因:海力布数龙女得宝石。
经过: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
结果:乡亲得救纪念海力布。
4.根据板书,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得宝石”部分,感受海力布热心助人的品质
1.海力布教了小白蛇,小白蛇跟海力布说了些什么呢?海力布听后是怎么想的?自读第3-6自然段。
2.交流,随机理解,指导朗读。
(1)指名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酬谢”。
小白蛇说要把家里的珍宝、能听懂动物的话的宝石送给海力布,表示自己的感恩之情,这种用礼物答谢别人的方式就叫酬谢。
(2)指导朗读,读出感激之情。
(3)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的品质。
①师:海力布并不在乎珍宝,当他听到小白蛇要送他一模能听a抖镉镅缘谋XXXXX保耄鞘翟谔昧恕?ldquo;好”在哪里?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2、7自然段的内容具体说这颗宝石“好”在哪里。
3海力布还听小白蛇说了什么?
(1)读句子,了解使用宝石的条件。
(2)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宝石具有神奇的功能,民间故事中往往都有这样神奇的宝物,但是使用的时候是有条件限制的。
(3)引读,理解“再三叮嘱”,感受条件的重要与苛刻及海力布可能面临的险情。
四、学习“变石头”部分,体会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
1.海力布得到了宝石,有了宝石以后,他分给大家的猎物就更多了,但是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
2.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是如何跟乡亲们说的?
3.交流、理解指导朗读。
(1)指名读,并说说海力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交流,板书:着急、焦急、镇定。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海力布产生不同的心情的原因。
①引读:消息令人震惊,大山要一一,大地要一一,不知道要一!听到消息后,海力布大吃一惊,难怪他要急忙对大家说:“? ? ? ? ?!”
②当时情况十分紧急,乡亲们不相信海力布的话,从“急得掉下了眼泪、发誓”中感受他“焦急”的心情。
3学习与老人的对话,揣摩海力布的想法,体会海力布的舍己为人。
海力布焦急万分,可乡亲们就是不相信,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3)分角色朗读第8、9自然段。
4.海力布是怎么原原本本地告诉乡亲们的呢?请你根据前文内容,把海力布说出秘密的过程具体地讲述出来。
(1)指导复述,一是说出宝石的来历;二是说出宝石的作用和使用条件;三是说出搬走的原因。
(2)自由准备,指名复述。
5.当乡亲们看到海力布变成石头的时候,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呢?谁来模拟乡亲们说一说?
6.乡亲们得救了,可我们可爱的猎人却变成了石头,找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人们对海力布的怀念、尊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感动,也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这个民间故事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海力布的这种热心助人、含己为人的精神发扬光大,时刻做到心中有他人,处处留美名。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猎人海力布
救白蛇得到宝石? (热心助人)
救乡亲变作石头? (舍己救人)
(着急? 焦急? 镇定)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 教师:付燕秋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某某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字形:“绒”“耍”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抽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
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理解课文
1.齐某某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齐某某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
2.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 说一说, 在这样一个地方, 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 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 中午: 金色 傍晚:绿色
2.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 读一读, 再说一说, 自己读懂了什么。
3.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 合上, 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朗读: 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某某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五、完成课后练习二:回顾全文: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六、有感情地朗读。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龙华小学 付燕秋
?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
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
?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二: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板书: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总:独特迷人
??????月夜睡梦图
《白鹭》教学设计
龙华小学 付燕秋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齐某某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情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1)齐某某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总结全某某
1、齐某某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某某全文
四、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朗诵比赛;阅读散文或散文诗,增强文化底蕴。
不同做法: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 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说课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