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上限、付费位置拍卖与搜索引擎的排序行为

本文由用户“hdzhb”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7-24 16:56:59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数量上限、付费位置拍卖与搜索引擎的排序行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搜索引擎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对于用户的搜索结果排序具有关键影响。而在搜索引擎中,付费搜索结果列表是广告主通过竞价获得的,而且根据行业规制,付费搜索结果列表的位置数量是有上限的。这一约束对于搜索引擎的排序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研究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与利润效应,对于进一步了解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优化搜索结果的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有的研究中,关于付费位置拍卖与排序行为的关系,以及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与利润效应的一致性观点仍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关于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效应,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搜索引擎市场竞争、用户行为和广告主策略等方面,而国内研究主要侧重于搜索引擎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然而,对于付费位置拍卖与排序行为的关系以及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与利润效应的一致性观点,目前尚未有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3. 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中国搜索引擎企业实践的实证研究,以商品关键词检索领域的消费者层面数据为样本,探究中文搜索引擎企业对付费搜索结果列表实施位置数量上限约束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构建适应消费者顺序检索习惯的实证框架,运用多层贝叶斯回归、断尾回归等分析工具,考察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与利润效应。

通过研究结果,我们希望探究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与利润效应的变化趋势是否一致,并对两者不一致性的原因进行解释。同时,本研究还将对经典文献进行证实或证伪,有助于推进付费位置拍卖的理论研究。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深入了解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提升用户体验提供重要参考。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付费位置拍卖的理论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字数: 320)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 付费搜索结果列表的位置数量上限约束

中文搜索引擎企业按照行业规制对其付费搜索结果列表实施了位置数量上限的约束。这意味着在搜索结果页面中,搜索***只能展示有限数量的付费搜索结果,而不是无限制地展示所有的付费广告。这种约束在付费位置不定数的第二价格拍卖规则下,对搜索引擎的排序行为产生了影响。

2. 付费位置拍卖规则及其影响因素

付费位置拍卖是搜索引擎企业为了获取利润而采用的一种广告投放方式。广告主根据关键词的竞争情况,愿意支付的价格参与竞拍,搜索引擎根据广告主的出价以及广告质量等因素,决定广告的展示位置。然而,在付费位置拍卖中,搜索引擎企业对付费搜索结果列表实施了位置数量上限的约束,这导致搜索引擎排序行为受到限制。

3. 经典文献对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与利润效应的观点

在经典文献中,有一些研究探讨了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与利润效应。匹配效应指的是搜索结果的排序是否符合用户的检索习惯,即用户更倾向于点击排在前面的搜索结果。利润效应则指的是搜索引擎企业通过付费位置拍卖获得的利润。这些文献中普遍认为,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与利润效应是一致的,即排序更符合用户的检索习惯,搜索引擎企业获得的利润也更高。

然而,这些观点是否适用于付费位置数量有上限的情况下,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究付费位置数量上限对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与利润效应的影响,并对经典文献提出的观点进行验证或否定。

综上所述,本文将基于中国搜索引擎企业实践,以商品关键词检索领域的消费者层面数据为样本,构建契合消费者顺序检索习惯的实证框架,通过多层贝叶斯回归、断尾回归等分析工具,研究付费位置数量上限对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与利润效应的影响,并探究两者变化趋势是否一致及内在原因。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推进付费位置拍卖的理论研究。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1. 多层贝叶斯回归模型的构建

为了研究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和利润效应,我们采用了多层贝叶斯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多层贝叶斯回归模型能够考虑不同层级的变量对排序结果的影响,并且能够通过引入随机效应来捕捉个体间的异质性。

首先,我们设定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和利润效应作为因变量。其次,我们选择与排序行为相关的自变量,包括付费位置数量和关键词竞争程度等因素。我们还考虑到消费者的个体特征,如消费者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等因素。最后,我们引入搜索引擎企业的特征,如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等因素。

在构建多层贝叶斯回归模型时,我们首先确定模型的层级结构,包括搜索引擎企业层级和消费者层级。然后,我们根据模型的层级结构,选择适当的分布来建模每个层级的参数。最后,我们使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推断。

2. 断尾回归模型的构建

为了控制潜在的选择性偏倚,我们还采用了断尾回归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断尾回归模型能够处理因变量存在截断或者缺失的情况,并且能够通过引入选择方程来纠正因变量的选择性偏倚。

在构建断尾回归模型时,我们首先确定因变量的截断点,即付费位置数量的上限。然后,我们选择适当的选择方程来建模因变量的选择过程。最后,我们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推断。

3.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我们使用中国搜索引擎企业的消费者层面数据作为样本。具体来说,我们从搜索引擎企业的数据平台获取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商品关键词检索数据。我们选择了一部分关键词作为研究样本,包括各个行业的热门商品关键词。

在样本选择方面,我们首先排除了一些无关的关键词,如品牌名称和无效关键词等。然后,我们根据关键词的搜索量和竞争程度进行了筛选,选择了一定数量的关键词作为最终的研究样本。

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清洗和整理,包括去除重复数据和异常值等。我们还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以便在分析中进行比较和统计。

通过以上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步骤,我们能够得到关于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和利润效应的实证结果,并揭示搜索引擎所设拍卖底价的不合理性对排序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对付费位置拍卖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四、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研究结果

4.1 付费位置数量与匹配效应的关系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当付费位置数量有上限时,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呈现凸型下降趋势。也就是说,随着付费位置的减少,搜索引擎的排序行为越来越难以与用户的搜索意图匹配。

具体来说,在付费位置数量较多时,搜索引擎能够更好地将付费广告与用户的搜索关键词进行匹配,从而提供更相关的搜索结果。然而,随着付费位置的减少,搜索引擎的选择余地变小,无法满足所有广告主的需求,导致匹配效应逐渐下降。这是因为搜索引擎需要在有限的付费位置中选择广告进行展示,无法完全满足所有广告主的要求。

4.2 最后一个付费位置的匹配效应为负值的解释

我们的研究结果还发现,最后一个付费位置的匹配效应为负值,与其他付费位置的效应方向相反。这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排序算法中的一些特殊考虑因素来解释。

一方面,最后一个付费位置往往是搜索结果页的底部,用户在浏览搜索结果时可能已经疲劳,对广告的关注度较低,因此广告在该位置的匹配效应较差。另一方面,搜索引擎可能会给予非付费结果更高的排名权重,以提高搜索结果的质量和用户体验。这也导致了最后一个付费位置的匹配效应为负值。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付费位置数量的减少会使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下降,而最后一个付费位置的匹配效应为负值。这说明搜索引擎在设计付费位置拍卖时需要更加考虑用户体验和搜索结果的质量。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内容根据实际研究结果进行编写。五、排序行为的利润效应研究结果

5.1 付费位置数量与利润效应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我们考察了付费位置数量对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利润效应的影响。通过多层贝叶斯回归模型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付费位置数量的减少会使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利润效应呈现凹型下降的趋势。具体而言,随着付费位置数量的减少,搜索引擎的利润效应逐渐减小。这表明,对于搜索引擎企业而言,付费位置数量的减少会对其利润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发现在付费位置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只有第一个付费位置的利润效应为正值。也就是说,只有当广告主在搜索结果中出现在第一个付费位置时,搜索引擎企业才能获得正向的利润效应。而其他付费位置的利润效应均为负值,即广告主在其他位置的出现对搜索引擎企业的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5.2 第一个付费位置的利润效应为正值的解释

为了解释为什么只有第一个付费位置的利润效应为正值,我们可以从消费者和广告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第一个付费位置往往是搜索结果中最显眼的位置,也是用户首先关注的位置。因此,广告主在该位置的出现会吸引更多的用户点击,从而增加广告主的收益。而对于搜索引擎企业而言,用户点击广告的增加会带来广告费收入的增加,从而产生正向的利润效应。

从广告主角度来看,由于第一个付费位置的曝光度更高,广告主在该位置的出现会获得更多的曝光和点击量。这将提高广告主的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量,进而增加其利润。因此,广告主愿意为在第一个付费位置出现付出更高的费用,这也是为什么第一个付费位置的利润效应为正值的原因。

综上所述,第一个付费位置的利润效应为正值的原因在于它能吸引更多用户点击和提高广告主的曝光度,从而增加搜索引擎企业的广告费收入和广告主的利润。

然而,其他付费位置的利润效应为负值,可能是因为这些位置相对于第一个付费位置来说曝光度较低,用户点击和广告主的曝光量相应较少,因此无法产生正向的利润效应。

总结起来,本研究结果表明,付费位置数量的减少会对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利润效应产生负面影响。只有第一个付费位置的利润效应为正值,其他付费位置的利润效应均为负值。这一结果揭示了搜索引擎所设拍卖底价的不合理性对排序行为的影响,为付费位置拍卖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六、两者不一致性的原因及其意义分析

1. 搜索引擎拍卖底价设定的问题

搜索引擎企业对付费搜索结果列表实施位置数量上限的约束,意味着每个关键词的付费位置数量是有限的。然而,根据研究结果,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和利润效应存在不一致性,这与搜索引擎所设的拍卖底价有关。

首先,搜索引擎所设的拍卖底价并非理论上的最优拍卖底价。在拍卖中,卖家所设定的底价会影响到买家的出价行为,从而影响到拍卖结果。然而,研究发现搜索引擎所设的拍卖底价并不符合理论上的最优策略。这导致了搜索引擎无法最大化利润,从而影响了排序行为的利润效应。

其次,搜索引擎所设的拍卖底价也影响了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在付费位置不定数的第二价格拍卖规则下,买家的出价会受到其他买家的出价水平的影响。当搜索引擎设定的拍卖底价较高时,买家可能会选择较低的出价,导致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降低。而当搜索引擎设定的拍卖底价较低时,买家可能会选择较高的出价,增加了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因此,搜索引擎所设的拍卖底价对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产生了影响。

2. 对排序行为的影响及其对付费位置拍卖理论的启示

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和利润效应的不一致性意味着付费位置拍卖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搜索引擎企业需要重新考虑拍卖底价的设定,以使其接近理论上的最优策略,从而提高搜索引擎的利润能力。其次,搜索引擎企业需要平衡匹配效应和利润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最优化。

从理论上来说,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和利润效应应该是一致的,即随着付费位置数量的降低,两者都应该呈凹型下降的趋势。然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搜索引擎所设的拍卖底价不合理,导致了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和利润效应的不一致性。这提醒我们,在研究付费位置拍卖时,不能简单地将匹配效应和利润效应视为一致的,需要考虑底价设定对排序行为的影响。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对付费位置拍卖的理论研究具有启示意义。传统的理论模型通常将搜索引擎企业视为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忽视了搜索引擎底价设定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搜索引擎底价设定的不合理性影响了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和利润效应,因此在理论研究中应更加关注底价设定的合理性,以提高付费位置拍卖的效率和准确性。

七、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基于中国搜索引擎企业的实践,以商品关键词检索领域的消费者层面数据为样本,探究了中文搜索引擎企业对付费搜索结果列表实施位置数量上限约束的影响。通过多层贝叶斯回归、断尾回归等分析工具,构建了适应消费者顺序检索习惯的实证框架,对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与利润效应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付费位置数量有上限的情况下,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呈现凸型下降趋势。也就是说,随着付费位置的减少,搜索引擎排序行为与消费者的搜索顺序习惯更加匹配。然而,有趣的是,仅最后一个付费位置的匹配效应为负值,即搜索引擎在最后一个付费位置上的排序行为与消费者的期望相背离。这可能是因为搜索引擎为了提高利润,将某些不太相关的广告放在了最后一个付费位置上,从而降低了匹配效应。

另一方面,研究发现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利润效应呈凹型下降趋势。也就是说,在付费位置减少的情况下,搜索引擎排序行为对企业的利润贡献逐渐减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第一个付费位置的利润效应为正值,而其他付费位置的利润效应为负值。这可能是因为搜索引擎为了吸引更多点击量,将与消费者需求较为匹配的广告放在了第一个付费位置上,从而提高了利润效应。

两者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是搜索引擎所设的拍卖底价并非理论上的最优拍卖底价,导致了搜索引擎汲取利润的能力降低。如果搜索引擎能够设定更合理的拍卖底价,可能能够提高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和利润效应,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获得更高的利润。

本研究的发现否定了经典文献所提出的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与利润效应一致性观点,揭示了搜索引擎所设拍卖底价的不合理性对排序行为的影响。这对于付费位置拍卖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如何建立更合理的拍卖底价机制,以提高搜索引擎的排序行为的匹配效应和利润效应。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其他因素,如广告质量等,来进一步研究搜索引擎排序行为的影响因素。

以上为《数量上限、付费位置拍卖与搜索引擎的排序行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