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雨中登泰山教案

本文由用户“a152843012”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4-12 09:54:13 举报文档

以下为《1-1雨中登泰山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江苏省技工院校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班级



















课题: 1-1雨中登泰山(1)

教学目的要求:1、熟读课文并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是怎样,共几个部分,分别讲了哪些?

教学重点、难点: 登泰山的缘由和出发时的情景,雨中登泰山的过程,登山后的感想。

授课方法: 讲授法、举例说明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 书本 PPT 教案

学生情况: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1-1 雨中登泰山

一、引言(作者)

二、写作背景

三、整体把握

1.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你觉得课文中哪一句可以看成本文的文某某?(思考与练习二)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按照作者登山的路线,写出相关的景点(填空)。

一、组织教学(3分钟)

师生问好,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课前提问(5分钟)

1、同学们去过泰山么?

2、大家记忆力有关泰山有哪些诗句描述?

新授内容(65分钟)

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游记。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举,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律《望岳》写泰山的巍峨高耸,姚鼐的《登泰山记》写雪中登泰山的奇特感受。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诗文不少,但写雨中泰山的倒不多。本文独辟蹊径,描述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抒发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被认作是现代泰山题材散文的典范。

本文写于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抒发战胜艰难险阻、勇攀高峰的豪情,用“登泰山而小天下”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励。

整体把握:

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你觉得课文中哪一句可以看成本文的文某某?(思考与练习二)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按照作者登山的路线,写出相关的景点(填空)。

(一)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段),交代登泰山的缘由和出发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3~9段),记叙雨中登泰山的过程。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

第三部分(10~11段),简略交代下山情况,写登山后的感想。

提示

文某某:

“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感到格外意兴盎然。”

路线:



课文研读

阅读第1、2自然段,说说哪些语句表达了心情,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

心情:作者登泰山,不是一般的游山玩水,而是感到“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泰山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作者对它一往情深,然而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这雨“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两个“落”刻画出心情的百般焦急。“心是沉的”,一个“沉”字直描心情,分量甚重。然而,即使如此,作者仍然决定冒雨登山。“兴致勃勃”这个词一扫阴霾,气氛转换,从另一角度表现作者对泰山的神往。文章起笔波澜曲折,感情十分真挚。

1.本文自始至终扣紧什么景色来写的?又是怎样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移步换景中,重点描绘了哪些景物?(思考与练习三?1)

3.作者还时常行进中变换观察角度,描绘不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以此点题,完成全篇。

作用:因为雨中的泰山别具情趣,虽然“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尽管作者很少使用直抒胸臆,但读者对此中的乐趣是不难感受到的。文章要结尾时写道:“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这似乎是一个暗示,说明作者为他能够在雨中登泰山而感到庆幸。——这的确是他的“独得之乐”,如果不是敢于在雨中登泰山,他怎能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呢?作者的自豪和满足跃然纸上。文章的立意正是通过别具情趣的雨中泰山表现出来的。

重点描述:



作业:

思考与练习二?2

思考与练习二?3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1雨中登泰山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