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社戏》教案(1)

本文由用户“chenglongzj”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2-14 16:26:32 举报文档

以下为《16《社戏》教案(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6、《社戏》教案(5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体裁,掌握小说三要素

2、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3、把握情节,初步感知文意

4、理清文章思路,弄清课文结构

二、自主学习

板块一 听读课文,掌握字词

1、听读课文,掌握字词

①给加点字注音:

归省xXXXXXng 行家háng  惮dàn 絮叨 xù dao  怠慢dài   撺掇cuXXXXXn duo 凫水fú 潺chán

歌吹chuì 蕴藻yùn zXXXXXo家眷juàn 漂渺piXXXXXo miXXXXXo 踱来踱去duó撮cuXXXXX   棹zhào 楫jí

板块二 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2、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⑴文章体裁——小说(短篇) (选自《鲁迅全集》,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人物:“我”(迅哥儿)、双喜、阿发、 六一公公 ……

情节:“我”和小伙伴们到平桥村看社戏

环境:江南水乡、美丽夜景

⑵课文内容

“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春末夏初——“大抵……消夏” “扫墓完毕之后” “罗汉 豆成熟” “两岸的豆麦”

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看社戏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先后

课文的线索:社戏

课文按情节顺序分为哪几部分:三部分(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⑶概括一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A 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B 钓虾放牛的夏日乡间生活

C 看社戏前的波折

D 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见闻感受)

E 赵某某看社戏(船头看戏)

F 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G 看戏后的余波(六一公公送豆)

3、课文结构

一部分:看戏前( 1 节至 3 节)    平桥村 是“我”的“乐土”。

戏前波折 4 - 9

二部分:看戏中( 4 节至 30 节)     赵某某  看夏戏  月夜航船 10-13

   赵某某看戏 14-21

                                   归航偷豆 22-30  

三部分:看戏后( 31 节至 40 节)  戏后余波 及“我”对夏戏的怀念。

三、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① a 月光不明 b 不清楚,模糊 ② a 奔腾跳跃 b 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

2、给下列加粗的词语选择一种最恰当的解释。

①是待客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A )

A.礼节 B.几样礼节 C.礼物 D.礼貌程度

②飞一般径向赵某某前进了。( C )

A.竟然       B.抄近     C.一直      D.拐弯

③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 D )

A.某种联系 B.原因条件 C.表明组织的证件 D.关联、牵涉

第二课时

一、了解目标

分析第一部分: (1- 3节)  

1、概括平桥村是“我”乐土的原因  

2、了解“我”在平桥村可以干的乐事

分析第二部分第1层: (4- 9节)    

3、了解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社戏的愉快经历,赞扬了农民孩子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B.课文写的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在平桥村夜航到赵某某看社戏的一段生活情景。作者以饱含深情的优美笔触,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C.课文写出了一片难得的“乐土”,塑造出一群可爱的孩子,寄托着作者那时的理想,以及对新生的希望。

3、课文比较突出地描写了双喜、阿发和六一公公等几个人物,试分别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双喜:

阿发:

六一公公: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6《社戏》教案(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