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师对双减工作的认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师对双减工作的认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经过认真学习,我们认识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一是对公益属性的坚守。基础教育不是生意,是国家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能让资本肆意横行。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校外培训机构,都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不能把“良心的事业”,变为“逐利的产业”,更不能成为一些人逐利的工具。从维护公平正义的角度来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不能成为奢侈品,更不能让优质教育成为少数有钱人的“专利”。但是当前的社会现实就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上不起学补不起课,高昂的学区房和补课费让一些品学兼优的穷人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双减”政策,是党政.和府坚持教育事业公益性,着力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制止逐利性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
二是对教育观念的纠偏。我国中小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干扰,带来了一系列教育观念的扭曲。实施“双减”政策,从本质上说,是对一系列教育观念的纠偏。第一,纠正育人初心之偏。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不是应试竞争的“跑马场”。要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尊重儿童的休息权、健康权,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走出“短视化、功利化”教育的困境,从根本上守住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底线,否则,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第二,纠正违规竞争之偏。不少地方、不少学校、不少家庭,为了在升学竞争中抢得先机,坚信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违法违规教育行为大行其道。如果这种受极端功利的应试教育驱动的各种违法违规办学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整个教育就不可能走出内卷化的“剧场效应”和“囚徒困境”。实施“双减”政策,就是依法依规治教,恢复和重建良好教育生态。第三,纠正超前学习“某某”。学校教育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国家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公共职责,而校外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遗憾的是,当下的校外教育俨然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另外一个实施主体。各种培训机构实施“超前学习”“超标学习”,成为赢得客户的不二法门。一线教师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寒假或暑假结束之后的开学,对于新授知识,班级里差不多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已经在假期学过了。如果零起点教学,那么这些学过的孩子认为自己会了不认真听讲:如果按这些孩子的实际水平教授,那些没学过的孩子又听不懂。这就造成了老师的无所适从。这种校外培训危害有三: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影响教师正常教学,危害学生的学习兴趣。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这种超前教育严重恶化了教育生态。实施“双减”政策,从根本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职能,构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互相补充、协调育人新格局。第四,纠正负担过重之偏。由于短视化、功利化应试教育的驱动,中小学教育围绕升学考试科目,大量增加学生的上课、作业、考试和校外学科培训时间,导致学生单一的考试升学负担日益沉重,学生的学习生活日趋单调,既破坏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质量。
实施“双减”政策,要调整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构,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充分感受课程学习的获得感?所以,老师们还是要多学习作业管理有成效的老师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的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降低以刷题为习惯的作业模式,降低作业总量,提高作业的训练效果。
5、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时时刻刻都行走在教育教学这一条“知行合一”的行动研究的道路上。在这条路上,我们会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会调整改进提升。然后我们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螺旋提升进而深度发展。
教育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与反思,乐于分享。只有这样,“双减”政策下的教师才会有更加清晰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教育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师对双减工作的认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