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类型

本文由用户“czhfj00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1-14 13:41:35 举报文档

以下为《问题学生类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对问题学生的分类

通过调查、谈话、与家长的联系等方式的研究,我校对问题学生的现状进行了分类,研究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类型可以就某一方面进行研究。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大致从以下几种类型进行研究:

㈣、厌学型:

厌学型,这类学生由于学习的基础比较差,加上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吃苦的精神,对于老师的教学听不懂,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的有逃课现象。

表现:所谓“厌学”,是指“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厌学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学生一旦厌学,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苦闷感,甚至抵触学习;同时,对教师和家长有逆反心理,有抵触情绪;厌学的学生还常伴有品行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旷课、逃学等现象。

学困厌学的“问题学生”之成因分析

在平日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会出现诸如缺乏自信、悲观厌世、抑郁、焦虑、失眠、逃避、恐惧、烦躁和过多的内疚自责等现象。尤其是其中的对学生对他人的严重焦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交织在一起,成为了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他们逐渐厌学,直至辍学。

一种现象的产生,总是有其原因的。学困厌学的学生的心理问题从何而来?分析其来源可归纳如下几方面。

1.自身个人生理因素的差异和自我概念差。首先,由于遗传的因素和各种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能力、记忆、理解、性格等都因人而异。其中生理各项功能均较弱的学生,最终会因学习中的重重困难而导致厌学不安。其次,许多学困生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人家怎么做,他也跟着怎么做。再加上由于自己的懒散,不求上进,导致别人对他们的疏远,于是常常会有消极情绪的产生。

2.来自外界因素的困扰。日益进步的竞争型社会,导致大部分的学困生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每天神经兮兮的;还有面对学校学业的压力、考试的负担、同学间的竞争,他们均害怕面对,长期地在学习上的落后,使得他们日益自卑,常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再是家长们的望子成龙心切或平时事务繁忙忽视对孩子学习的关注,这些都导致孩子成为学困生,从而最终厌学厌世。

成因: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主要还是来至社会的、家庭的、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作用。1、社会方面 读书无用论的兹生漫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另外,“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人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有些打工者确实赚了点钱,使一些人更加确信这一点,所以这种“去打工”的思想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而且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也开始不想读书了。另外,一些娱乐场所的违规开放,没有禁止未满18周岁学生入内,使一些学生尝到了游戏的甜头,再也静不下心来学习自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2、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要求与期望过高。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家长只有在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下,提出适当的要求,才会使孩子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甜头。如果期望过高,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了厌学的严重后果。其次,家长的听之任之不重视。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听之任之,再者,家庭成员不和睦。一个充满战争硝烟的家庭和一个冷如冰窖的家庭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也每天处在焦虑不安中,试问又哪来的心思去学习呢?所以厌学情绪的产生也是无可厚非的。 3、学校方面 “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重复机械的作业,过重的题海战术在教师中还有存在。学生被分数、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加上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不当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厌学。4、学生方面 许多厌学的孩子,课堂上经常不听老师讲课,注意容易分散,很难集中精力做功课或从事有组织的活动,难以坚持完成某一种游戏或事情,做事情有始无终,行为冲动,活动过多。

转化对策:1、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并大力宣传优秀家长的身教言传,自身如何热爱学习的事迹,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2、减轻学业负担,舒解学生压力。要使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只能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社会、学校及家庭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理论要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频度,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3、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⑴、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⑶、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

心理脆弱型,这类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意志力较薄弱,缺乏跌倒后再爬起来的勇气和毅力。

㈠、自控力差违纪违规型:

表现:这类学生多表现为行为自制力差,上课爱讲小话、做小动作,或找茬,经常打架、骂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或不做,学习成绩差等等。自控力差违纪违规型,这部分学生的智力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方面却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是生非,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成因:1、这类学生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一是养儿不教,放任自流。二是娇宠放纵,养尊处优。三是专横粗暴,严而出格。四是重言教而不重身教。2、教师的教育方法失当是“违纪违规型”问题学生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前教育往往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使用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这种手段使差生丧失了主体人格,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二是教师片面理解“师道尊严”和教师的威信。把师道尊严理解为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在学生面前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把师道尊严等同于教师绝对正确,学生绝对服从;把惩罚当做建立教师威信的措施,实行惩罚主义,物极必反,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加重了他们的精神负担,对老师多了几分怨恨。三是教师不能把爱心公正、公平地给予每一个学生。四是教师本身的心理障碍也是其中的原因。

转化对策:1、制定班纪某某,召开要有集体责任感的主题班会,利用集体的力量,让他们也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采取平等、民主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从内心中去感化他们,同时也要明白对他们的感化需要一定的耐心,要持之以恒的去关爱。2、教师要正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学会善待、宽容、理解学生。3、教师要激励学生,使他们在失败面前不失自尊,鼓励他们的自信。4、问题学生是带病的花朵,需要教师的精心护理和治疗,更需要教师加倍的爱心和耐心。5、要求家长要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克服“树大自然直”的糊涂思想,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齐抓共管,写协调配合,公共筑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网络,防范于未然,把每一个学生的各种错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6、建议家长要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子女在一个和谐、温馨、融洽的氛围中,力争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7、要求家长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尺度和时机,既不放纵溺爱,也不专横粗暴,既关心尊重,有严格要求,不要以势压人,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在各方面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做子女的表率和楷模。

青春逆反型:心理学研究表明,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

逆反心理大多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老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青春期心理特点的影响。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同时,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了,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教太严,于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家庭和学校不当教育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费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们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㈡、网络痴迷型:

表现:这类学生对上网产生精神依赖,上网时间失控,不能自拔,除上网之外,对其他事物失去兴趣,出现厌学,逃学、叛逆现象,理智薄弱,行为反常,精神恍惚,产生幻觉,心理障碍,情绪异常,严重者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

网络痴迷型,电游被称为21世纪的电子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由于许多家庭的原因,没有办法监管,学生经常出去玩,有的彻夜不归,甚至离家出走泡网吧,影响了学习,也损害了身心的健康。

成因 :1、网络上的可匿名性使网络交友成了一种流行。网络可匿名性的好处之一是,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不需要向别人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年龄、身份,所以即使彼此谈得再投契,也不担心对方给自己带来伤害。2、网络上的便利和自由是吸引青少年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对很多青少年来说,网络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可缺少,我甚至听过有的孩子说:“饭可以不吃,网却不能不上!”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便利性和自由性。3、虚拟的网络空间给了孩子逃避现实的最好去处。我曾经坐下来和一些很迷网络游戏的孩子聊过。结果发现,他们并非只像家长所抱怨的那样一味贪玩,不爱学习,这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深层的心理原因。很多孩子对我说,他们喜欢游戏中交流、团结协作跟竞争的感觉,这让他们感受到友好、轻松和快乐。也有一些孩子说,自己最开始上网玩游戏是因为某次考试不好,回家挨了老爸、老妈骂,心里很是郁闷。于是出门和同学跑到网吧去打游戏解闷。结果发现,现实中无法找到的成就感,他却能在网络上轻松获得,于是当然选择继续乐在其中。4、此外,一些环境因素更会起到“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亲子关系的障碍,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长忙于工作、生意,与学生的交流少,家长管理太严,想还是上网好,既可以解除心中的烦恼,又可以打发时间;家庭不和,夫妻关系紧张,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疏于管理,甚至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心理失落,从而迷恋网吧;父母只注重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思想品德教育。

转化对策:1、积极开展上网心理引导,宣传正确的上网心态。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引导活动,把偷偷摸摸的上网心态转为光明正大的心态,从私下转为公开,从个体转为集体,在一定程度会减少或缓解这种成瘾症、孤独症、焦虑症和散漫症。2、占领网络主要阵地,满足青少年心理需要。建立健康的网络体制,这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狠狠地打掉黑网吧,整顿规范营业性网吧,“治标也治本”。 3、父母、老师一定要做好“心灵沟通”,一定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积极采取措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老师们应设法引导学生的求知方向。4、加强引导,训练孩子抵制诱惑的能力。增强心理防范意识,提高心理“免疫力”。青少年缺乏交往经验,容易轻信别人,没有成年人监护容易遭受侵害。另一方面,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应在上网之前先定好目标,每次上网前要想清楚上网干什么,把任务列在纸上;应限定上网时间,不能无休止地在网上“闲逛”;还应提高自身遵守网络“游戏”规则的法制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5、通过观看《洞穴之光》《变形记》等教育的专题片,了解网络痴迷的危害,用具体实例教育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从思想的根源进行认识,另外通过网吧安全事件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教育,使学生远离网吧,远离这一电子毒品。6、学校利用班队活动可的时间播放远离电子毒品的宣传片,在班中开展这一主题的班队活动,并开展了告别“两室三厅一网吧”的签名活动,让孩子们都能意识到网吧的危害。

因家庭因素造成的其他类型的“问题学生”之成因分析

家庭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中,可以说是首当其冲起到不可推卸的作用。家长对孩子有着无声无形的影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由于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一些问题孩子。

1.为所欲为的放荡型“问题学生”。由于经济改革浪潮的掀起,农村的主要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父母都外出务工了,只留下孩子守家,这部分在校读书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学生”。正因为父母都外出,无人在家教育管理,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家为所欲为,在社会上到处撒野,再加上接触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人、物和事,使得他们违反纪律的事是常有且屡教屡犯。

2.单亲家庭或失去双亲的“问题学生”。因为家庭的不完整,部分学生缺乏关键时期的教育,该部分学生容易形成“孤僻”、“自卑”等性格,他们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不爱和同学交往;做事缺乏主见性,对自己没有信心;严重的话,自己放任自流,不听从其他长辈的教育,直至走向犯罪道路。于是此类家庭的孩子成了学校中的“问题学生”。2、分析成因,寻求转化对策。

㈤、溺爱型:

表现及成因:溺爱,指长辈过分娇惯宠爱孩子。溺爱孩子已是当今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实,现在独生子女比例占据多数,家庭模式逐步演变为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四二一”模式,在家庭中孩子处于中心位置,家长有一种“顶在头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冻,含在口里怕化”的心理,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想做什么总是有人帮忙,什么都是无所谓的状态,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品性。惟恐孩子受屈,形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家庭环境,一旦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便耍性子、生闷气。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围着转。小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

就其成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重男轻女型。此类家长心目中“重男轻女”封建传统思想十分严重。生了个男孩,能继承香火,对这根独苗过分溺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2、不负责任型。此类家长平时工作非常忙碌,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每次与孩子在一起,就只会尽情满足孩子的需求,也不考虑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只要少来烦他家长就好。平时他们对孩子的管教很少。3、隔代教育型。现在农村家庭中,孩子父母在外打工挣钱,有的虽然不在外地打工,也把孩子全权交托给孩子的祖辈代为管教,而孩子的祖辈心甘情愿地成了“保育员”,管好孩子吃、穿、睡、行,而忽略了正确的“教”。

溺爱型,因为各种原因,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十分宠爱,有的是隔代教育,有的是中年得子等等,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养成了娇惯、蛮横、任性、唯我独尊的性格特点。

转化对策:引导家长更新教育理念,达成共识,和教师合力教育好孩子。此病症产生的根源在予家长,教师有责任帮助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爱子观念,采取理性的教育方法。1.引导家长改变教育理念,走出育人误区。通过面谈、家访、电话、书信、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拉近老师和家长的距离,使家长明确溺爱儿童的危害性。上辈为孩子包揽一切,超常过分的爱,是父母在拒绝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其结果摧残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父母不负责任的表现。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2.开启理智的教育之门,促成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⑴、密切亲子关系,坚持正面教育。不能把教育孩子的权力让位给上一辈,父母要多留时间给孩子,要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要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对孩子的爱深藏不露,变保护为指导。⑵、长辈们要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孩子。家中不能有的唱黑脸,另一些唱白脸,全家教育孩子的态度和方式要一致,共同采取民主的形式,有事和孩子平等讨论,使孩子在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⑶、善于赏识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家长要胆大心细,大胆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细心观察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赏识他的点滴进步,也应及时纠正他的错误,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教育孩子要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明白对孩子溺爱的后果,并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如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多走进社会去体验生活。3、“小助手”督促法。良好信任的朋友关系是心理治疗成功的一大法宝。同伴互助,让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和有溺爱综合症孩子结成对子,在平时的学校生活学习中,从行为、思想上帮助督促他。4、“小目标”训练法。确立每周行为小目标,纠正学生的不良恶习,提高学生的克制能力、自理能力,强化对学生的 行为训练,激活学生潜能。

㈥、心理脆弱型:

表现:这类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意志力较薄弱,缺乏跌倒后再爬起来的勇气和毅力。

成因:(1)家庭因素,家长过分爱护,生怕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也存在溺爱的因素。(2)学生本人因素,心理素质较差,一味的爱好,爱听表扬的话,缺乏意志力和勇气。

转化对策:1、忆苦思甜,多向学生讲讲父母、爷爷奶奶们那时候的生活,多讲一些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从思想上教育感化学生。2、利用名人名言、名言警句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跌到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站起来的勇气”来鼓舞学生。3、把“抗挫”教育与学校各种活动紧密结合。在少先队活动中体现挫折教育。少先队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少先队大队部每期要求各中队必须开展“抗挫教育”的主题班队活动两次以上,利用晨会课、班队会开展了各种主题讨论,如“今天,我落选了”、“认识我自己”等;利用假日开展实践活动,如远足、XX打扫环境卫生等各种活动。

㈢、自卑型:

表现:自卑学生不太善于表现自己,在别人面前总是表现得十分羞怯,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对于老师的提问,就算是会,也是慌张不已,大多数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常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少与周围人群交往,由于缺少心理沟通,易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自卑心理的儿童往往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1、胆怯怕羞、独来独往,儿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是过度胆怯怕羞,如不愿意抛头露面、不敢接触生人,则可能内心深处隐藏强烈的自卑情结。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对结交朋友兴趣索然,往往喜欢独来独往。

2、猜疑心重、有自虐倾向,这类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小朋友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有时候甚至无中生有地怀疑别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们日益自卑,常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再是家长们的望子成龙心切或平时事务繁忙忽视对孩子学习的关注,这些都导致孩子成为学困生,从而最终厌学厌世。

(三)因家庭因素造成的其他类型的“问题学生”之成因分析

家庭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中,可以说是首当其冲起到不可推卸的作用。家长对孩子有着无声无形的影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由于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一些问题孩子。

1.为所欲为的放荡型“问题学生”。由于经济改革浪潮的掀起,农村的主要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父母都外出务工了,只留下孩子守家,这部分在校读书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学生”。正因为父母都外出,无人在家教育管理,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家为所欲为,在社会上到处撒野,再加上接触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人、物和事,使得他们违反纪律的事是常有且屡教屡犯。

2.单亲家庭或失去双亲的“问题学生”。因为家庭的不完整,部分学生缺乏关键时期的教育,该部分学生容易形成“孤僻”、“自卑”等性格,他们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不爱和同学交往;做事缺乏主见性,对自己没有信心;严重的话,自己放任自流,不听从其他长辈的教育,直至走向犯罪道路。于是此类家庭的孩子成了学校中的“问题学生”。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疫情期间家长与学生困惑解答
  2. 关于学生乘车安全告知书
  3. 小学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一日常规
  4. 数学学困生转化计划及措施
  5. 沟通从心开始 --我的家访故事
  6. 家长会发言稿
  7. 家访流程方案
  8. 随迁子女情况
  9. 高三学生家长讲座
  10.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情分析方案
  11. 四年级家长会发言稿家长发言
  12. 家长会发言稿
  13. 小学寒假致家长的一封信

以上为《问题学生类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