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围绕文明礼仪教育,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当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当“育时代新人”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目标导向,构建新时代学校教育新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然成为每一所学校直面的重大课题。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德育工作致力于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养的培养,是学校工作的灵魂,贯穿于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
新时代,我们需要思考: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德育?如何重新认识新时代的德育内涵?如何构建一个大德育体系?……
今天我选取其中的一点谈起:如何围绕文明礼仪教育,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我校将打算从以下几个途径探索:
一、礼仪教育融入常规管理活动
制定《文明礼仪一日常规》,学生从排队入校,向老师敬礼问好,和同学微笑打招呼开始,到喊报告进教室,师生问好举手发言、安静落座;从课间活动,到放学安静有序出教室,诵经典诗词,在校内打造小型“十字路口”,告知学生走人行道,再到排好路队,遵守交通规则,按时回家,向家人问好等常规礼仪入手,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礼仪教育融入仪式教育活动
依托入学仪式、成长仪式等多种载体,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礼仪,让文明的言行根植于学生心底,绽放礼仪之花。学校应认真组织学生的入学典礼、成长仪式、毕业典礼等,让仪式成为学生成长中重要的记忆,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提升文明素养。同时,在搞好仪式的同时注重要求学生的仪表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八礼四仪”,让成长与仪式相辅相成,熠熠生辉。传承中华文明,礼仪教育不可缺失,且应发扬光大。成长中有了礼仪,便有了色彩,有了生机,7岁入学仪式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基,10岁成长仪式教给孩子感恩,入学典礼让孩子学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向梦想启航,毕业典礼告诉孩子要担当、向新的目标奋进。学校德育处每学期会举行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身边的文明礼仪演讲”“礼仪书籍我来读”“礼仪知识我来画”“礼仪格言我来书”“礼仪瞬间我来拍”“礼仪行为我养成”等活动,让学生学习礼仪、践行礼仪,逐步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知礼节敬长辈的良好行为习惯。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我校还以“经典诵读”为切入点,每天让孩子们在校门口迎着诵读班级的经典诵读走进“礼”的天地。
三.礼仪教育融入德育实践课程
我校结合省“行知德育”体验课程项目,打造出行知村“一站二所三馆四社五园”等15个活动体验室(求真记者站、知行司法所、爱心储蓄所、黑陶工艺馆、柳编艺术馆、德润文某某、毓德话剧社、小真人报社、湖畔游学社、方圆成长社、梦溪科创园、行知农耕园、健康教育园),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丰富道德认知,充盈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志,促进道德行为。
行知村15个体验活动室按德智体美劳五个育人目标编写了15本校本教材,善行天下、举足为法、生命健康、方圆成长、德润文博,一叶报秋、七彩生活、毓德新话、桃李成蹊等并根据核心目标划分为5个类别,分别达成 “正德行、爱学习、强体能、真善美、会劳动”的五个活动目标。活动分为常态固定和主题特定两种形式双线并行,即每周各个活动室进行单线活动,每学期内各个活动室拟定主题进行一次较大范围的主题活动,此类主题活动课采取15个活动室联合的形式进行。
每个部门在顾问老师的指导下由小村民自主策划,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模拟各种角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自主组织实施。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真正达到学做并重、知行合一。行知村的管理模式是“村长负责制”,以“村委会”为最高领导机构,学校每个学生都是这个“行知村”的小村民。每学期通过招聘会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每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教养。学校礼仪教育并非一个独立、封闭的系统,必须充分挖掘、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促进礼仪教育科学开展的合力。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特别是周边的文化古迹、红色景点、敬老院等,进一步探寻学校礼仪教育活动与社区、社会教育的联结点,积极将社区、社会教育资源吸纳、整合进入学校礼仪教育场域,从而进一步丰富、拓展农村学校礼仪教育的内容与空间。
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是一校一策,但这些教育方式,我们能够做,我们应该做,我们必须做,我们要尽快去做! 这里有多少同行,就有多少高参,希望我们一起探讨出德育工作破解之道。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