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3.古代诗歌阅读之“整体阅读指导”》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21年秋季高三语文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原文内容》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高考文言文分析归纳题的5个设题陷阱的解题对策。
【教学重点】文言文分析归纳题的5个设题陷阱归纳以及解题对策。
【教学难点】解题对策的归纳。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希沃网络平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一、考题分析
进入高中,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套题,进行了那么多次月考,同学们都说文言文阅读很难,而文言文阅读3题选择题里,分析归纳题又是一个难点,在全国卷里常常设在第12题。题型大致是这样:
(PPT展示)
12.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某某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某某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某某、吴阶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某某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某某;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某某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解析】这类选择题多数为“选非”型(但也有少数为选择正确的一项)考查重点为概括分析,“概括”侧重对内容的提炼,“分析”侧重对内容的理解,即要求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四个选项的内容设置一般遵照原文中的先后顺序,而拼合起来往往成为很好的全文梗概。
这一题常常让同学们云里雾里,搞不清状况。就上次考试的分析归纳题,我们班只有19个同学做对了这题,还有60%的同学在这题丢分。同学们普遍反映,读过去,好像都对,又好像都不对,一对照答案,感到这题出得也太巧妙了。那么,对于分析归纳题,出题者有没有出题的规律呢?答案是,有。
今天我们就来和同学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分析归纳题的设题陷阱以及对策。
二、明确本课教学目标
掌握高考文言文分析归纳题的5个设题陷阱的解题对策。
(PPT展示1)
三、解题对策
(一)陷阱一:无中生有
看看下面的例题,下面的选项都是错误的一项,请同学们比对选项和原文相关语句,参考译文,看看出题者是怎样设置出题陷阱的?
例一:【2011年全国卷:第12题】
C.熊某某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某某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某某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译文】改洪武纪年后,新设浙江按察司,熊某某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窃据以后,聚集了伪官悍将两百人,都非常凶暴横蛮。熊某某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某某犯了贪赃罪,不住地分辩,几百个老百姓都来申诉知州无罪。熊某某想要听从民意,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问起我们徇私故纵的罪名来怎么办呢?”熊某某叹息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的人吗!”释放了梅某某,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
【教师明确】
意思是“平阳知州梅某某犯贪赃罪,不停的分辨,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确的一项是( )
A.郭某某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某某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C.郭某某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某某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某某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3.古代诗歌阅读之“整体阅读指导”》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