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第一单元石某某与泥土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1单元 石某某与泥土
一、单元分析
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某某”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某某、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玩石某某、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石某某、沙子和粘土的特征,了解他们的用途。第一课《石某某》,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某某的特征,教会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某某的共同特征。第二课《玩泥巴》,通过采集泥土、筛泥土,引导学生发现泥土中含有不同的成分,泥土有颗粒大小、粗细的不同,细的泥土可以用来做泥塑、烧陶器。第三课《沙子与黏土》,指导学生识别沙子和粘土,比较干沙子和干粘土的特征,探究沙子和黏土渗水性的不同。
本单元三课在总体上呈现并列关系,石某某、泥土以及泥土中的沙子和黏土都是岩石,只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第二课和第三课构成总分关系,沙子和粘土都可以从泥土中得到,先发现它们可以共存一处,再将它们分开研究,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石某某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某某、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3. 喜欢玩石某某、玩泥巴,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1.石某某
【教学目标】
1. 知道石某某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 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某某的特征。
3. 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某某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某某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某某的共同特征。
5. 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某某的用途。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某某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某某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石某某一套、放大镜1个、记录单若干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 小朋友,这些你们认识吗?(出示石某某图片)有的石某某很大,有的石某某很小,还有的石某某漂亮极了!(出示雨花石图片)
2. 你用石某某玩过游戏吗?都玩过什么游戏?
3. 小石某某真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石某某。(板书课题:石某某)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在哪里见到过石某某,用石某某玩过什么游戏,逐步聚焦到本课的研究话题上。]
二、观察和描述石某某特征
1. 石某某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的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
2. 你会观察么?为了更好地观察,今天,我特地请来了一个新朋友:(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分钟)看明白了么?
3.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某某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猜。
2. 你还知道沙子与黏土可以用来做什么?
3. 正是因为沙子与黏土有许多的不同,所以生活中我们会用它们做不同的事情。课后你们可以继续找一找看看它们还可以用来做哪些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介绍日常生活中沙子和黏土的典型用途,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它们不仅是地球上重要的物质,也是我们的生活所不可或缺的。]
【板书设计】
3.沙子与黏土
沙子 黏土
颗粒大 颗粒小
不沾手 沾 手
粗 糙 细 腻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第一单元石某某与泥土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