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中地理港珠澳大桥试题汇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时事地理 | 地理视角下的港珠澳大桥
2017年7月7日,世界最XX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全线贯通。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后,届时从香港到XX、澳门陆路车程由3.5小时缩短为半小时。从1983年第一次提出港珠澳大桥构想,到2003年立项,再到2009年动工,至今已有34年。?一桥飞架三地。“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古人的诗句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
1港珠澳大桥简介
港珠澳大XX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_*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将形成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新的公路运输通道。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XX,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XX,一端连接澳门。整座大桥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大桥;沉管隧道,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长、埋深最深、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它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2修建中面临的困难
水文状况: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XX湾,虽属弱潮XX,但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涌浪是风停止后或风已削弱,改变了原来风向,在海面上留下的波浪。涌浪是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远处的风),或已经过去的风所引起的波浪。“无风三尺浪”指的就是涌浪。
风浪是由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涌浪与风浪的区别
气候:季风气候,多暴风雨,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地质:位于珠江的入XX,地基不稳;海底地质状况复杂,对施工影响大;
其它: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
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横跨三个区域,协调困难等。 ?
3大桥为何要用“桥隧'构造
大桥跨越珠XX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XX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伶仃洋位于中国广东珠XX外,为一喇叭形XX湾。又称零丁洋、珠XX。其范围北起虎门,口宽约4千米,南达香港、澳门,半径60公里内有14个珠三角大中城市、7个机场。此地经过珠江主航道,经过该海域的海上运输繁忙,香港机场航线起落较多,同时该水域内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为了减少对海上航道、飞机起落和中华白海豚生存区域的干扰(海洋生态的保护),就在相应的区域采用了这种海底隧道+岛+桥的方式。
4大桥建成对三地的影响
大桥建成后可以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大珠三角城市区域发展;
有利于珠港澳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规模扩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
有利于缩短三地间的行程,完善区域间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拓展城市经济腹地;促进旅游发展等。
5地理题中的港珠澳大桥
例1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 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 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 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 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2.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 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业比重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对外联系经验丰富(答出2项某某2分),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l分)
(2)提升XX服务水平:(l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比重,发展高端服务业(创新设计的服务业);(3分)加强区内外合作,加工环节向西部地区转移,利用香港对外经贸的渠道(开拓对外经贸集道); (3分)注重环境保护,加大开放力度。(答出1项某某1分)
(3)海洋多风浪、大雾,施工和保障难度较大;(2分)海洋沉积物深厚,桥墩埋设深度大;(2分),处干多台风地区.工程防台风标准高;(2分)海洋空气中的水汽盐分高,桥梁防腐蚀标准高。(2分)答出3项某某6分。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高中地理港珠澳大桥试题汇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