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18年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溶解
第一课:它溶解了吗
教学目标:
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水、烧杯、搅拌棒、粗盐、沙子、胭脂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杯清盐水。
提问:透明的水中能"藏"东西吗?(学生回答)
二、请几个学生尝杯中的水。
提问:水中藏没藏东西,"藏"的是什么?
三、观察实验: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1、教师出示实验的器材:水、烧杯、搅拌棒、粗盐。
2、指导学生认识实验的器材,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搅拌方法。
3、提出观察实验的要求:
1)按照"没有放入水中时"、"刚放入水中时"、"搅拌一会儿"、"搅拌较长时间后"的观察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写观察记录表。(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
3)安全提示:实验的液体不能随便尝,这样很危险。只有经过老师确定无危险,且得到教师的允许才能尝。
4)、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认识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是:由大颗粒→小颗粒→微粒→"化"在水中。
五、对比实验。
1、观察沙子和食盐放入水中的情况。
2、理解溶解的科学含义:溶解就是像盐这样,在水中慢慢消失、慢慢溶化的现象。
3、使学生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容易溶解,有的物质在水中不容易溶解。
第二课:生活中的溶解
教学目标:
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将科学探究中得到的发现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
水、烧杯、搅拌棒、粗盐、糖块、食用油、红糖、沙子、淀粉、陈醋、味精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猜想。
1、学生拿出准备的材料粗盐、糖块、食用油、红糖、沙子、淀粉、陈醋、味精。(允许学生补充其它的材料)
2、学生预测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后将如何变化,并说出预测的根据。
二、观察实验:其他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并且做好实验记录。(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
2)实验完毕整理观察结果,得出哪些材料容易溶解、哪些材料不容易溶解的结论。
2、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溶解现象?
2、怎样使糖块溶解得快?把自己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好。
四、拓展延伸
气体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师总结:水除了能溶解一些液体和固体外,还能溶解少量的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鱼就是靠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
第三课:自制泡泡液
教学目标:
大胆尝试和探索,选择合适的材料调制泡泡水。
尝试不同的工具吹泡泡,感知泡泡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教学重难点:大胆尝试和探索,选择合适的材料调制泡泡水。
教学准备:清水、盆、沐浴乳、洗洁精、肥皂、洗发乳、塑料管等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
游戏“抓泡泡”引入。这泡泡是从哪来的吗?是老师做的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制作出吹泡泡的水呢?
介绍制作泡泡水的材料。
二、调制泡泡液
1、制作泡泡水,让学生感知制作时的快乐和探索的兴趣。
1)、师拿出洗发乳、肥皂、洗洁精、沐浴乳试试哪种效果会更好?
2)、教师总结并演示操作的过程。
2、生思考:怎样使吹出的泡泡更多更大呢?
1)、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你的发现
2)、还有哪些想要探究的问题?
小泡泡容易破还是大泡泡容易破?
吹出的泡泡为什么是彩色的?
泡泡都是球形的吗?
如果在泡泡液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小木棒的单位长度为标准,做出来的尺子不一样,应该怎样改进尺子呢?
新课学习
做统一标准的尺子
引导学生回顾做尺子的经历。由完全不统一的手测量,到用小方块或小木棒测量,采用同一种测量单位做出来的尺子,测量结果相同。
思考:怎样让全班同学的尺子统一呢?
引导学生理解“统一标准”的含义。
思考:怎样让全校同学的尺子统一呢?
指导学生统一用小方块制作尺子。
用全班统一的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交流。例如测量黑板底边的长,垃圾桶的周长。
(7)评一评:我们的尺子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例如:全班的测量结果能互相交流(优点)。尺子有误差,且不能弯曲(缺点)。
X k B 1 . c o m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