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学综合考试考研辅导讲义 目录

本文由用户“kyson1986”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0-03-09 16:54:51 举报文档

以下为《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学综合考试考研辅导讲义 目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811 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学综合考试

湖南大学811 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学综合考试考研辅导讲义 目录

编写说明 4

环境微生物 6

绪论 6

第一章 病毒 7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8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11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12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5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8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 19

第八章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1

第九章 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23

第十章某某(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27

第十一章 好氧堆肥 28

第十二章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 29

第十三章 实验 30

环境毒理学 31

第一章 绪论 31

第二章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33

第三章 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35

第四章 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及其影响因素 37

第五章 环境毒理学常用实验方法 42

第六章 化学物质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 44

第七章 常见化学致癌物的环境毒理学 46

第八章 金属的环境毒理学 49

第九章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 51

第十章 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 54

第十一章 有害物理因素的环境毒理学 55

第十二章 大气污染的环境毒理学 57

第十三章 土壤污染的环境毒理学 59

第十四章 水污染的环境毒理学 61

实验 62

编写说明

各位考生大家好!欢迎报考湖南大学环境科学(或资源与环境)的硕士研究生,也感谢你选择我们启尉考研教育的复习讲义材料。我们复习讲义是由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学长学姐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编写的,其内容全面完整的涵盖专业课中的考试重点难点,以及学长学姐的复习经验等内容,用以帮助考研的同学快速了解专业课考试的重难点,提高考生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等。本书所包含的内容为书本的基础内容,且本书《湖南大学2021年考研复习辅导讲义》只适用于2020年12月份参加考研的学生,2020年考研之后我们启尉教育团队还会根据最新的出题方向以及考试内容变化对资料进行更和.新完善,请考试持续关注,切勿使用以往年份的过时资料影响复习效果。

下面将简要介绍科目代码811综合的考试情况及所需参考资料。

1.湖南大学科目代码811综合部分初试介绍

主要参考书:《环境微生物》(第四版),编者周某某,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毒理学》(第四版),编者孔某某,XX大学出版社

2.考研初试题目说明及应试技巧

就本门专业课历年真题的出题特点来说,近几年考试中该专业课主要分为小题与大题两部分。小题以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为主,大题以简答题,实验题为主。但由于题目的知识点内容重点较为清晰,不会出现较大的改动,这也是对我们考生比较有利的一方面。通过总结历年考试真题,大家就可以大致把握考试重点,进而有针对性的复习。

当然上面所说的比较笼统,涉及的考点内容也不是用一段话所能概括的。我只是用简短的一段话说明《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学》专业课复习时应注意的一些方法。希望大家今后结合我精心整理出的专业课讲义,考出一个好成绩。

最后,我想提醒各位的是,也是老师说的很多的话:“学习要多动脑,多学多想”。在复习的时候,结合每个知识点、每道题和现实生活中的机构多想多分析其中的动力学学原理。再则,讲义只是对全书考点的一个浓缩,起辅助指导的作用,希望考生能正确运用讲义,认真复习,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

因编写时间有限,加之作者水平有限,讲义中的不足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使用本讲义的考生批评指正。

专业课综述

【专业课综述】

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学课程是学习环境科学或环境工程的基础课程,内容涵盖了生物的结构,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治理中微生物的应用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框架梳理】

环境微生物重点章节:第二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九章。

环境毒理学重点章节: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二章。

【启尉考研学长学姐复习建议】

注重课本基础知识,适当扩展。

重点掌握实验操作基础

结合历年真题,掌握书本重点知识

环境微生物

绪论

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必须在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所有微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的分类: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注意:株不是分类单位。

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区分:

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完全,只是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线,一般称为拟核或似核。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结构体系(如间体和光合作用层片及其他内褶),也不进行有丝分裂。原核微生物包括古某某(即古细菌)、细菌、蓝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

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XX染色质。因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线,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进行有丝分裂。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细菌以外的藻类菌霉菌伞菌、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等。

微生物的特点:个体极小,分布广,种类繁多,繁殖快,易某某。

第一章 病毒

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宿主细胞裂解和成熟噬菌体粒子的释放。

温和噬菌体:是当它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病毒培养基特征:

液体培养基: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后敏感细菌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面使培养基浑浊。然后接种噬菌体,敏感细菌被噬菌体感染后发生菌体裂解,原来浑浊的细菌悬液变成透明的裂解溶液。

固体培养基: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就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细菌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丝状菌。(球菌又分为单某某,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排列不规则球菌)

细菌的细胞结构:共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特殊:芽孢,鞭毛,荚膜等。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细菌分为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两大类,两者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厚,其厚度为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磷壁酸(质)、少量蛋白质和脂肪。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厚度为10m?,其结构较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为3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为脂蛋白。内壁层含有肽聚糖,不含磷壁酸。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的肽聚糖,独含磷壁酸,不含脂多糖。革兰氏阴性含极少肽聚糖,独含脂多糖,不含磷壁酸。两者的不同还表现在各种成某某的含量不同,尤其是脂肪的含量相差非常明显,革兰氏阳性菌脂肪含量为1%-4%,革兰氏阴性菌脂肪含量为11%-22%

细菌细胞壁的生理功能有:1,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破裂;2,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可用溶菌酶处理不同形态的细菌细胞壁后,菌体均呈现圆形得到证明),3,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周某某(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的区域);4,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

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1,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质的转移。细胞质膜是半渗透膜,具有选择性的渗透作用,能阻止大分子通过,并选择性地逆浓度梯度吸收某些小分子进入细胞。2,细胞质膜上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隔膜组分的酶,故在膜的外表面合成细胞壁3,内陷形成的中间体(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线粒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中间体与染色体的分离与细胞分裂有关,还为DNA提供附着点。4,细胞质膜上有多种酶,在细胞质膜上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5,为鞭毛提供附着点,细胞质膜有鞭毛基粒,鞭毛由此长出。

荚膜:一些细菌在其细胞表面分泌的一种黏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这层黏性物质就叫荚膜。

荚膜的功能:1,具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毒力强,有助于肺炎链球菌侵入人体:2,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3,当缺乏营养时,荚膜可被用作碳源和能源,荚膜还可作氮源:4,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细菌荚膜有生物吸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及胶体吸附在细菌体表面上。

黏液层;有些细菌不产荚膜,其细胞表面仍可分泌黏性的多糖疏松地附着在细菌细胞壁表面上,与外界没有明显边缘,这叫黏液层。

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黏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做菌胶团。

芽孢:某些细菌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或某些菌遇到外界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胞内形成内生孢子叫芽孢。其特点; (1)芽孢的含水率低:38%-40%:(2)芽孢壁厚而致密:分三层,外层是芽孢外壳,为蛋白质性质;中层为皮层,由肽聚糖构成,含大量2,6-吡啶二羧酸:内层为孢子层,由肽聚糖构成,包围芽孢、细胞质和核质。芽孢萌发后孢子壁变为营养细胞的细胞壁。 (3)芽孢中的2,6-吡啶二羧酸含量高:为芽孢干重的15%。吡啶二羧酸以钙盐形式存在,故钙含量高。在营养细胞和不产芽孢的细菌体内未发现2,6-吡啶二羧酸。芽孢形成过程中2,6-吡啶二羧酸随即合成,芽孢具有耐热性。(4)芽孢具有耐热性酶。

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来的,由无数细菌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

从3个方面看菌落表面特征:1,表面特征,2,边缘特征,3,纵剖面特征。

补充: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的球菌由于运动常形成不规则的菌落。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透明,边缘光滑齐整。有芽孢的表面干燥褶皱,能产生色素的细菌菌落呈现出颜色。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根据细菌的生长状态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有无鞭毛和能否运动。可依据如下生长状况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如果细菌在培养基的表面及穿刺线上部生长者为好氧菌:沿着穿刺线自上面下生长者为性厌氧菌或兼性好氧菌,如只在穿刺线的下部生长者为厌氧菌。 根据如下生长状况判断细菌是否运动:如果只沿着穿刺线生长者为没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如果不但沿着穿刺线生长而且穿透培养基扩散生长者为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与细菌等电点和细胞壁化学组分相关。 (1)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系:已知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为pH2-3兰氏阴性菌的等电点为pH4-5。可见,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比革兰氏阴性的电点低,说明革兰氏阳性菌带的负电荷比革兰氏阴性菌多。它与草酸铵结晶紫的结力大,用碘一碘化钾媒染后,两者的等电点均得到降低,但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降得多,故与草酸铵结晶紫结合很牢固对乙醇脱色的抵抗力更强。草酸铵结晶紫-碘-碘化钾复合物不被乙醇提取,菌体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与草酸铵结晶紫结合力弱,草酸铵结晶紫碘-碘化钾复合物很容易被乙醇提取而使菌体呈无色。

(2)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系:通过电子显微镜对细胞壁的观察及对细胞壁学组分分析,得知革兰氏阳性菌的脂质的含量很低,肽聚糖的含量高。革兰氏阴性相反,它的脂质含量高,肽聚糖含量很低。因此,用乙醇脱色时,革兰氏阴性菌的脂质被乙醇溶解,增加细菌细胞壁的孔径及其通透性,乙醇很易进入细胞内将草酸铵结紫碘-碘化钾复合物提取出来,使菌体呈现无色。革兰氏阳性菌由于脂质含量极低而肽聚糖含量高,乙醇既是脱色剂又是脱水剂,使肽聚糖脱水缩小细胞壁的孔径降低细胞壁的通透性,阻止乙醇分子进入细胞,草酸铵结晶紫和碘一碘化钾复合物被截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仍呈现紫色。

染色步骤如下: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 固定。

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 min,水洗去掉浮色。

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 min,倾去多余溶液。

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 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

用番红染液复染1 min,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被区别开。

15,放线菌的菌丝分为:①营养(基内)菌丝。②气 生菌丝。③孢子丝。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1,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全动性营养,植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

2,根据原生动物的细胞器和其他特点,将原生动物分为4个纲:有鞭毛纲、肉足纲、 孢子纲和纤毛纲。

3,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

将酵母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给予合适的环境条件,经过培养一定时间后,在固 体培养基表面上长出表面湿润而光滑的酵母菌落。其颜色通常有白色和红色(如黏 红酵母),有黏性,培养时间久后菌落表面转为干燥,并呈皱褶状,菌落大 小和细菌差不多。

4,霉菌的菌落特征

用接种环挑取霉菌的分生孢子或一段营养菌丝或气生菌丝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 置于一定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即可长出霉菌的菌落。霉菌的菌落呈圆形、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比其他微生物的菌落都大,长得很快,可蔓延至整个平板。不同霉菌的孢子有不同形状、结构和颜色,可使各种霉菌菌落呈现不同结构和色泽。霉菌可产生水溶性色素和非水溶性(脂溶性)色素。水溶性色素可溶于培养基中使菌落背面呈现颜色。霉菌菌落疏松,与培养基结合不紧,用接种环很易某某。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1,酶:是由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

2,化.从学组成来看,酶可分为单成某某酶和全酶两类,全酶中各组分有不同的功能:酶蛋白起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加速进行的作用;辅基和辅酶起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作用;金属离子除传递电子外还起激活剂的作用。

3,酶蛋白的结构:一般酶蛋白只有三级结构,只有少数酶蛋白才具有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 链本身的结构。二级结构是由多肽链形成的初级空间结构,由氢键维持其稳定性。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弯曲盘绕形成更复杂的构型。由氢键、盐键及疏水键等 维持三级结构的稳定性。酶蛋白的四级结构是由几个或几十个亚基形成的。亚基是 由一条或几条多肽链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单位。亚基之间也以氢键、盐键、 疏水键及范德华引力等相连。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中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 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酶的分类:国际酶学委员会根据各种酶的催化反应类型,把酶划分为6大类:即氧化还原酶 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和合成(连接)酶类。

转移酶类:这类酶能催化化合物中某些基团的转移,即一种分子上的某一基团转移到另一种分子上去的反应。

按酶的作用底物的不同命名:可把酶分为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 核糖核酸酶等。

按酶在细胞的不同部位划分,可分为胞外酶、胞内酶和表面酶等。

酶的催化特性:酶积极参与生物化学反应,加速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酶在参与反应的前后,没有性质和数量的改变。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酶的催化反应条件温和;酶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极为敏感;酶的催化效率极高。

竞争性抑制:有些抑制剂的结构与某种底物的结构类似,它可与底物竞争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从而影响了底物与酶的结合,使反应速度下降,这种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

微生物要求的营养物质有水、碳素营养源、氮素营养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

根据微生物对各种碳素营养物的同化能力不同,可把微生物分为无机营养和有机 营养两种;又由于能源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 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污 (废)水生物处理中好氧微生物群体(活性污泥)要求碳氮磷比为BOD5 : N : P=100 : 5 : 1;厌氧消化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群体对碳氮磷比要求BOD5 : N : P = 100 : 6 : 1。

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如水、碳源、能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 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称为培养基。

配制培养基有一定的原则XX序,实验章节中会有详细内容,此处进行简单介绍:1,在烧杯中加一定量的蒸馅水(或去离子水或自来水,视实验要求而定),按配方称取各 营养成某某,然后将各营养成某某逐一加入(按配方顺序加入),待每一种成某某溶解后方可 加下一成某某,否则会引起沉淀物形成。2,为了避免产生金属沉淀物,可加入螯合剂与金 属配合使其保持溶解状态。螯合剂有EDTA (乙二胺四乙酸)和NTA(氮川三乙酸) 等。EDTA常用质量浓度为0.1 g/L。一般各成某某加入的顺序是:①缓冲化合物;②无机元素;③微量元素;④维生素及其他生长因子。待全部营养成某某配齐后,用质量浓 度为100 g/L的NaOH或质量浓度为100 g/L的HC1调整pH。

由于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

CO

2

NH

3

,等产物,它们会改变培养基的pH。所以,在连续培 养中需加缓冲剂,如K2HPO4, KH2PO4 ,Na2CO3,

NaHCO

3

,和NaOH等,pH调好后,经分 装并尽快置高压蒸汽灭菌锅内灭菌,否则就会杂菌丛生,并破坏其固有的成某某和性质。

根据培养基组成物的性质不同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复合培养基。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分类: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3~5g琼脂),固体培养基(15-20 g琼脂)。根据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和用途不同: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富集)培养基,普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配制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某某的分解 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 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鉴别培养基。

加富(富集)培养基:由于样品中细菌数量少,或是对营养要求比较苛刻不易培养出来,故用特别的物质或成某某促使微生物快速生长,这种用特别物质或成某某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加富培养基。

营养物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是物理过程,不包括细胞的主动代谢。杂乱运动的、水 溶性的溶质分子(水,无机盐,O2,CO2)通过细胞质膜中含水的小孔从高浓度区向低浓 度区扩散,不与膜上的分子发生反应,这种扩散是非特异性的,扩散速度慢:脂溶性物 质被磷脂层溶解而进入细胞,因而脂溶性物质比水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质膜。单纯扩 散的结果使某种化合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与细胞外趋于相等。因此,不是细胞获取营养 物的主要方式,这一过程不需消耗能量。

被动扩散:单纯扩散是被动的运输过程,营养物透过细胞质膜的速度慢,不能满足微生物对 营养物的需要,有些非脂溶性物质,如糖类、氨基酸、金属离子等,不能通过由碳氢组成 的非极性区。然而,微生物另具有一些特殊的生理结构,能帮助上述物质顺利而快速 地通过细胞质膜,这些特殊的结构是位于细胞质膜上的特异性蛋白质(底物特异载体 蛋白)。载体蛋白分子上存在与被运输物质特异结合的位置,这样载体在膜的外表面 能够与物质结合,形成的底物-载体蛋白复合体便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扩散或越 膜。这一 过程依靠浓度梯度驱动,不消耗代谢能量。

主动运输:当微生物细胞内所积累的营养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浓度时,营养物质就不能按 浓度梯度扩散到细胞内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十四章 水污染的环境毒理学

1,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后,不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生物。因为正常水体的水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因素组成高度复杂、相互依赖的统一 整体,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都维持着一定的动态平衡,就是所谓的生态平衡。如果这种关系 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如水体受到污染,那么这种平衡就会受到破坏,使生物种类发生变化。 许多敏感的种类可能消失,而一些忍耐型种类的个体大量繁殖起来。如果污染程度继续发 展和加剧,则不仅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持续衰减,最终还会使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遭到破坏,其影响十分深远。

2,赤潮的致害因素包括:

①引起海水缺氧或无氧状态,致使许多需氧生物窒息死亡,特别是底栖生活的虾、贝类受 害程度更加严重,几乎可全部死亡;②赤潮引发甲藻产生杀鱼毒素,微小的含量即可造成鱼 类大批死亡;③某些赤潮生物排出的分泌粘液及这些藻类死亡分解产生的粘液能附着于贝 类和鱼类的鲤上,造成它们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致死。 实验

实验一 动物实验的一般操作技术

急性毒性实验

亚慢性毒性实验

慢性毒性实验

蚕豆根尖微核实验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参评教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
  3.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归纳(1)
  4. 1.2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
  5. 细菌培养特征观察实验报告
  6. 粮油与果蔬食品工艺学
  7. 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环境学-大纲
  8. 3月份主题环境评价表
  9. 《陋室铭》教学设计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试行)》
  11. 故障报告模板_0801
  12. 微生物学试题库及答案
  1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目标细化建议
  14. 环境风险影响评价小结
  15. 职业生涯规划书

以上为《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学综合考试考研辅导讲义 目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